“在當前環境下,我國水產養殖結構相對穩定,變化較小。預計在一個較長的時期里,水產養殖結構不會發生根本的改變;捕撈漁業資源的恢復仍然任重道遠。漁業發展應以綠色低碳、環境友好、資源養護、質量安全為目標。”10月11日下午,在“新時代中國漁業發展之路”主題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啟升作了題為《中國漁業發展成就與綠色未來》的主題報告。
近日,由中國水產雜志社主辦的《中國水產》創刊60年回顧暨2018中國水產年度大會在京舉行。會議期間還舉辦了“新時代中國漁業發展之路”主題論壇,20位業內*專家齊聚一堂,共話新時代漁業發展之路。
唐啟升介紹道,現代漁業將向三產融合快速邁進,更加關注新的發展方式和新的業態。在我國漁業未來發展進程中要突出綠色,解決好漁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的矛盾將是當務之急。
論壇上,同樣強調“綠色”的還有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改革開放40年來,水產養殖業是農業中發展*快的產業之一,為保障國家食品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生態文明戰略導向,使我國的漁業發展模式轉變為綠色發展。我國水產養殖模式變革的核心,是從濫捕濫養到綠色發展的轉變。”桂建芳說,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從根本上推動了水產養殖模式變革,新時代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目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
中國工程院院士包振民在題為《創新驅動發展,扇貝產業六十年》的報告中說,“如今,扇貝產業在發展空間、產業布局、養殖模式等方面面臨眾多問題。扇貝產業亟需不斷創新發展,趨向集約化、設施化、智能化、數字化、生態化、系統化、綠色化、有機化。”
中國休閑垂釣協會會長魏寶振,介紹了我國休閑漁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魏寶振表示,雖然目前我國休閑漁業發展態勢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對休閑漁業的認識不到位,發展政策體系不配套、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等。“首先要加強休閑漁業的宣傳推介力度,提高對休閑漁業重要性的認識;同時,要加強休閑漁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的休閑漁業標準體系,注重品牌創建;此外,還要牢固樹立生態環保理念,共同推動休閑漁業發展。”魏寶振說。
“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的總目標,具體來講就要做到調減內陸,限制近海,開拓外海,發展遠洋。”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淡水水產養殖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戈賢平說,新形勢下,大宗淡水魚養殖業要發展綠色高效養殖模式,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采用多種綠色健康養殖新模式。同時,要提供技術支撐,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除此之外,還要注重養殖結構的調整,適應市場變化。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所長徐皓指出,目前傳統的漁業生產方式面臨著海洋捕撈資源衰竭、養殖水產品安全與品質信任、養殖面源污染等問題。漁業發展需突破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約束性挑戰,發展深藍漁業戰略。海洋漁業“以捕為主”將向“以養為主”轉變,開發海洋生物遺傳資源與深海遠洋養殖,高值化利用深藍漁業物產,智慧漁業管理與智能生產信息化系統。實施深海漁業戰略,為世界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提升我國漁業大國地位的核心內涵。
論壇期間,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薛長湖、蘇州大學水產研究所所長葉元土、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副教授徐琦、深圳華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徐軍民、山西黃河魚病研究所所長屈新家、大北農神爽水產科技集團董事長易敢峰等專家和企業代表也分別做了主題發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