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持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中國改革發端農村、源起小崗。小崗“大包干”這一聲驚雷沖破思想桎梏,喚醒了沉睡的土地,拉開了中國農村的改革大幕,開創了波瀾壯闊的改革先河。40年改革開放取得歷史性的偉大成就,億萬農民群眾感受尤為強烈,獲得感也尤為顯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繪畫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幸福新圖景。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讓吃不飽的農民過上了好日子。“大包干”、家庭土地聯產承包經營改革,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1978年全國糧食總產量僅有6000多億斤,到1984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8000多億斤,2017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232億斤,主要農產品產量快速增長,13億多中國人徹底告別了“吃不飽”的歷史。隨著建立健全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實行土地確權頒證和“三權分置”改革、推進農村管理體制和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以及國家取消農業稅等一系列重大“三農政策”的實施,農村日益煥發出蓬勃活力。
奮力推進脫貧攻堅,全面奔小康路上一個都不少。“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改革開放的40年是我國逐步消除貧困的40年。40年的接續奮斗讓7億多人口擺脫了貧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又以改革的思維和辦法帶領全國人民打響脫貧攻堅戰,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過去5年7000萬群眾甩掉了貧困的帽子;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5年間年平均增長8.0%;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2012年的2.88:1降至2017年的2.71:1。農民收入顯著提高,生活質量不斷提升。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美富”從理想走進現實。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習近平總書記中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的奮斗目標,揭開了中國“三農”發展的新篇章。增加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完善強農富農惠農政策體系……以改革畫筆描繪的“強美富”美麗鄉村巨幅畫卷正徐徐鋪展。
農村改革是黨領導億萬農民的偉大創造,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探索、新實踐、新發展;農村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的生動體現;堅持不懈地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必將有力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開創新局面。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