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與其*支流漢江在湖北省交匯,沖積成肥沃的江漢平原“魚米之鄉”。地處江漢平原腹地的湖北省荊州市,不僅是楚文化發祥地,還是湖北及中部地區優勢農業資源的核心區域,盛產水稻、水產等農副產品。
荊州依水而建,因水而興,所屬的八個縣市區全部緊鄰長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戰略思想,荊州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在荊州調研時曾指出,荊州要發揮大農業區、糧食主產區的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打造現代農業發展新高地。
今年初,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建議,作為淡水魚產量全國*、水稻產量全省*的農業大市荊州,可建設“雙水雙綠”(綠色水稻、綠色水產綜合種養模式)示范區,重塑江漢平原“魚米之鄉”,引領鄉村產業振興。
7月履新的荊州市委書記何光中表示,荊州將加快打造長江大保護荊州示范帶,以質量論英雄、以效益論英雄、以能耗論英雄、以環境論英雄,使荊州盡快步入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軌道。
探索“雙水雙綠”新型種養模式
過去,為保障重要農產品基本供給,我國糧食、漁業生產一直將產量放在首位,形成了“高投入、高產出、高污染、低效益”的農業生產模式,資源環境負擔日益沉重,可持續發展面臨重大挑戰。近年來,湖北興起了以“稻蝦共作”模式為代表的稻田種養,為農業發展方式轉變進行了有益探索。
在此基礎上,華中農業大學的院士、專家提出推廣“雙水雙綠”種養體系。張啟發介紹,“雙水雙綠”就是要充分利用平原湖區稻田和水資源的優勢實行稻田種養,使“綠色水稻”和“綠色水產”協同發展,做大做強水稻、水產“雙水”產業,做優做特綠色稻米、綠色小龍蝦等“雙綠”產品,通過生產過程來潔凈水源、優化環境,實現產業興旺、農民富庶、鄉村美麗的目標。
荊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監利縣為重點大力實施“雙水雙綠”產業發展戰略,準備通過3年努力,用綠色發展的理念,全力推進種養融合發展,荊州適宜地區3年全覆蓋,監利適宜地區兩年全覆蓋。
荊州是江漢平原上*的地級市,水稻面積652萬畝,淡水養殖面積212萬畝產量連續23年位居全國*。荊州市副市長鄧應軍表示,荊州有條件、有能力、有責任、更有信心建設好“江漢平原鄉村振興示范區”,大力推進“雙水雙綠”工程,在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上作示范。
荊州各地紛紛強化對“雙水雙綠”的政策支持。荊州市、縣(市、區)兩級均成立了“雙水雙綠”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荊州區對新建連片500畝以上的基地給予一定的財政扶持資金;監利縣每年落實財政“以獎代補”資金3500萬元,用于支持“雙水雙綠”示范基地及“監利龍蝦”直營店,今年又在全縣實施小龍蝦保險財政補貼試點,每畝保費60元,財政補貼50%,保險賠付1500元/畝;公安縣設立了首批2000萬元“雙水雙綠”產業發展基金,并將逐年增加……
抓住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
近年來,小龍蝦市場異常火爆,全國稻田養蝦同樣也呈現井噴之勢。
華中農業大學“雙水雙綠”研究院院長、水產學院教授顧澤茂分析,在產業快速發展中,如果過度追求規模和利益,極易產生偏離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現象。應建立“雙水雙綠”產業聯盟,實行“研、產、銷”一體化,通過三產融合打造“稻蝦田園綜合體”、營造“蝦稻文化”、重塑“魚米之鄉”。
荊州市把培育典型樣板作為加快發展“雙水雙綠”產業的重要舉措,把新型經營主體作為“雙水雙綠”產業發展的主力軍,不斷提升種養基地規模化、組織化、專業化水平,以典型示范促進樣板區周邊農戶增收致富。
2014年前,監利縣稻田綜合種養只有6萬畝,2017年僅稻蝦田就突破50萬畝。如今,“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在監利縣遍地開花,形成了市場、主體、農戶3方利益聯結機制,與華中農業大學實行校縣深度合作,推動全縣小龍蝦走向全國市場。
監利縣委書記黃鎮說,監利將堅守生態底線,深耕生態種養體系。通過稻蝦、“再生稻+綠肥”、稻鴨、稻蔬等模式,示范引領農戶開展綠色種植,確保產地綠色、產品綠色、加工綠色、包裝綠色、品牌綠色,讓監利綠色產品叫得更響。
荊州市堅持不懈抓農業招商引資,引進社會資本、龍頭企業參與“雙水雙綠”基地建設。5月31日,荊州市農業局與重慶聚立信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在病蟲害生物防控領域推廣先進技術,打造“雙水雙綠”生態防控“荊州樣本”。
為確保產業綠色發展、健康發展,荊州市突出標準優先,全產業鏈推進,著力實施“雙水”產業優化布局、“雙水”良種繁育、“雙水”技術創新、“雙水”產地凈化、“雙水”龍頭培育、“雙水”品牌創建、“雙水”產品市場開拓等7大工程。同時,要求所屬縣市至少舉辦一個萬畝示范片,集成標準、技術、項目,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基地。
松滋市涴市鎮鑫滿塘生態養殖有限公司大力發展“稻鰍蛙共作”模式,輻射帶動涴市鎮、沙道觀鎮及其周邊發展稻田綜合種養面積3萬畝;洪湖宏業水產食品有限公司通過產業扶貧和技術扶貧方式建立稻田養蝦基地13727畝,帶動431戶農戶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沙市區荊香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推進林、果、稻、魚(蝦、鰍、鱉)6300多畝的立體綜合種養……
據荊州農業局統計,“雙水雙綠”基地每畝可增收3800元,到2020年全市稻蝦連作、稻漁種養面積達400萬畝,農民*將增收152億元。
做強“荊楚味道”等綠色品牌
荊州已有280萬畝稻田開展綜合種養,面積在全國領先,小龍蝦產量約占全國的26%,在全國小龍蝦產量排名前10位的縣市,荊州占有4席,但荊州小龍蝦養殖、加工、餐飲等環節在全國叫得響的知名品牌不多,品牌競爭力不強,如何讓荊州產小龍蝦和水稻“量價齊飛”?
荊州市通過舉辦和參加各種節會,打造“雙水雙綠”生態綠色品牌形象,擴大“荊楚味道”精品農產品公共品牌和“荊州小龍蝦”區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主產縣市區將建設3-5個小龍蝦全國知名企業品牌或產品品牌,打造一條小龍蝦餐飲特色街,推出1-2個地方品牌。重點創建一批具有湖區特色的蝦稻米地域品牌。繼續辦好“荊楚味道小龍蝦節”,爭創“中國魚糕之鄉”。以“福娃”“洪湖浪”等品牌為基礎,打造一批全國知名蝦稻米品牌。
今年上半年,監利縣成功舉辦了第2屆湖北·監利小龍蝦節;“洪湖清水”被授予“中國名蝦”稱號;公安縣“閘口小龍蝦”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江陵縣“禮小龍”蝦賣上了南航成為航空食品;今年世界杯期間,10萬只荊州小龍蝦搭載中歐班列出口俄羅斯。
荊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荊州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局局長黃君表示,“雙水雙綠”產業能夠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在于生態、綠色,在產業發展中,荊州將切實注重對水域生態環境的保護,著力培育一批高標準、現代化的“雙水雙綠”核心示范基地,扶持一批標準較高、管理規范的種苗繁育基地,同時加強優質水稻品種的選育和在“雙水雙綠”種養基地開展示范和推廣,全力打造“荊州小龍蝦”和“荊州大米”品牌。
“雙水雙綠”產業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近年來,荊州市加強與華中農業大學、長江大學、長江水產研究所等院校及科研機構的協作,依托以打造“中國綠谷”為目標的荊州高新區這個*大平臺的示范引領作用,動工建設江漢平原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與曹文宣院士、桂建芳院士等30多位知名專家教授簽約合作。籌備成立“雙水雙綠”產業研究中心。
荊州市市長崔永輝表示,“人人都說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魚米鄉”。荊州要依托優勢資源,做強做大做優綠色產業,這是當前荊州加快鄉村振興的*著力點,要圍繞新平臺、新主體、新模式、新品牌發力,讓更多“荊州制造”行銷湖北、暢銷全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