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浙江省義烏、金華交界處的佛堂鎮倍磊古村,舊時稱為蓓蕾,也稱倍磊街、倍磊埠頭。這里人才輩出,勤勞淳樸的倍磊人既有著敢為天下先的驍勇,也有著巧奪天工的技藝;既有著審時度勢的機敏,也有著百折不撓的堅韌……
數百年前,倍磊陳氏始來到此地結廬定居,繁衍生息。時光荏苒,古村的一山一水、一街一巷以及一磚一瓦間紛紛擾擾繚繞著許多記憶。
如煙的歲月中,古村歷史文脈里流淌著的綿綿家風,如合村而來的雙溪水,滋養著代代倍磊人在新時代中砥礪前行。
百年家訓 首申孝悌
“圣諭廣訓,首申孝悌之義,事親與事長并重,不孝與不悌相因……”在倍磊四村文化禮堂前,今年70歲的村民陳興泉正聲情并茂地朗讀著墻上的陳氏家規。墻上這則將傳統中華文化精髓——“仁、義、禮、智、信”觀念融入其中的古訓,悄然間已被傳誦了數百年,歷久不衰。
據《倍磊陳氏宗譜》記載,南宋咸淳年間,陳氏始祖陳廷俊從東陽縣安文遷此定居發族,迄今已有700多年,但從史料的吉光片羽中不難發現,倍磊的歷史應該比此更長?,F今流傳于世的《陳氏家訓》,林林總總足有幾十條。家訓從孝悌、親情、修身、齊家、睦鄰、濟貧、教子、嫁娶、志節、德行、為官、奢望等方面對陳氏族人作出了規范和要求,是家族育人、治家、勵志成才的座右銘。作為倍磊陳氏族人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引領著整個家族在歷史長河中前行。
“《陳氏家訓》的特點,就是家訓中不僅有厚重的家國情懷,而且注重從日常生活的小節培養子弟勤勉、忠恕、正直、清廉的品格。”陳興泉說。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陳氏家訓中“孝悌”兩字演化至今在倍磊古村的普遍表現形式。今年80歲的村民陳國香,*驕傲的一件事便是他一輩子經營的和睦大家庭。陳國香在鄉親們口中是“實誠人”,憨厚的性格,不躁的脾氣,與人為善,施人為樂,這些品質也耳濡目染地影響了他的三個兒子。“小時候雖然家里窮得叮當響,但父親從小就為我們的為人處世立下一個基本規矩,即做事勤懇、為人謙讓,這也是陳氏先祖為我們后代定下的規矩。”小兒子陳雪民說,他父親文化程度不高,有些事從不用話語表達,家風的傳承更多是用實際行動來踐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數百年來,被家訓熏陶和潤澤的陳氏后人,無論走到哪里,都始終將故鄉故土裝在心中,鄉音難改、鄉愁常在。
虎將雄兵 精英輩出
除了“文治”一面,倍磊陳氏家族在“武功”上也是精英輩出。談及驍勇善戰的義烏兵,如今的倍磊人可以十分自豪地說,“倍磊陳氏出名將”“簪纓代有”“佩符擁旌者相望邊鎮”。
明嘉靖年間,當東南沿海戰事緊急的消息傳來,骨子里流淌著“剛正勇為”血液的義烏人按捺不住內心的焦灼,其中首當其沖的便是倍磊的血性好男兒。執牛耳于中國歷代軍界的明代義烏兵,就發祥于以倍磊為中心的義南一帶。戚繼光到義烏招兵的初始,應者寥寥。當他親自趕到倍磊動員陳大成從軍后,招兵之事便迎刃而解,全縣迅速掀起參軍熱潮。就倍磊人在義烏兵人數中的比例而言,無疑占了*的部分。
在倍磊四村文化禮堂,墻上“義烏兵中的倍磊籍將校簡況”的圖片很容易將人帶回那段蕩氣回腸的歷史。行走于村內,無論童叟,對于那段應征“戚家軍”的歷史都能說上一二。400多年前,中原大地上的狼煙烽火練就了義烏兵的鋼筋鐵骨;400多年后,義烏兵后代熱血樸素的家風則在他們的故鄉代代相傳。
戰爭年代的義烏兵,保家衛國、赤膽忠心,勇往直前、不怕犧牲,以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自立于民族之林。和平時代的義烏兵倍磊后人,則披荊斬棘、拓荒墾殖,工農技藝,六業并舉,艱苦奮斗,興家創業。當年倍磊先人應征入伍時的豪邁和血氣方剛,演化成無形的精神因子,流淌在如今倍磊人的血液里。
抗美援朝時期,倍磊有26名男子參加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奔赴朝鮮戰場。“一般不要說一個村鎮,就是一個縣城,可能也沒有我們倍磊人去的那么多。”今年88歲的陳興澤老人,是倍磊村現存的兩名抗美援朝老兵之一。1951年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一員過鴨綠江時的場景,至今仍深刻在他心中。“只知道當時國家有需要,說什么我們都要響應號召。”回憶起往事,老人依舊很激動,保家衛國,大家同去,這正是倍磊陳氏的豪邁氣概。
如今,倍磊村每年都有新兵應征入伍。這些稚氣未脫的年輕人因為祖國的號召,對軍營的熱愛,毅然選擇入伍,奉獻自己的青春,守護祖國大地。“愛國”這一樸素的情感,在代際更替中,已成為倍磊村每個家庭*光榮的使命,*良好的家風。
枝繁葉茂 秉承祖訓
不同的土地,涵養著不同的村落文脈,不同的文脈則孕育著各具特色的家風。行走在倍磊村這座千年古村內,縱橫交錯的狹長巷道,沿路的一磚一瓦無不在訴說村莊在漫長風雨中度過的經年往事。于此時、此身、此地,一代代的陳氏子孫自在安然地繁衍生息。
如今古樸中的倍磊村透著新的活力。寬闊筆直的村道、古色古香的樓房、郁郁蔥蔥的植被……徜徉其中,可聞花香,可聽鳥鳴,令人心曠神怡。再往村里走,一條老街,數十幢保存完好的廳、堂、祠、閣,隨處可見的村莊歷史文化墻以及數十口飲水思源的古井,陳氏家族文化在一景一物中點滴體現。
以好的家風,共同托舉起“美麗鄉村”,推動新農村建設向縱深發展。這些年,倍磊四個村的村兩委干部通過建立村規民約、開展移風易俗、舉辦民俗活動等形式,引導廣大村民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和美德,匯聚起形成農村好民風和好風氣。好家風吹拂新農村,贏得了廣大村民的認可,也提升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開放及升級,村內的農民公寓落成并入住,十字形的倍磊古街修繕工程有條不紊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實效,則是一件件關系鄉村發展 “大事”工程的相繼順利落地。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把家風家訓進行凝練提升,打造成我們秀美鄉村的道德風景。”倍磊四村黨支部書記陳加斌說,“不僅歷史厚重、風景優美,陳氏家風惠及全村,內蘊的民風也將更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