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8年湖南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申報與認定工作完成專家評審,由桃源縣人民政府申報的湖南省(茶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項目,順利通過省專家評審。
桃源縣是全國綠茶出口優勢區域縣、全國無公害茶葉示范基地縣,“桃源大葉茶”獲國家證明商標,“桃源野茶王”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桃源紅茶”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并入選湖南十大農業品牌。
近年來,桃源縣深入推進茶葉種植業、茶葉加工業、茶旅觀光等產業的滲透與融合,形成“一產優、二產強、三產旺”的產業發展格局。2017年,全縣茶葉種植面積15萬畝,其中主導品種“桃源大葉茶”種植面積11.25萬畝,櫧葉齊等優質品種種植面積3.6萬畝,良種化率達99%;采摘面積12.3萬畝,產茶3.63萬噸,實現綜合產值15億元;全縣茶葉加工企業150家、專業合作社33家、家庭農場20家,100畝以上專業大戶發展到200多個,千畝茶葉專業村33個;規模經營面積8.3萬畝,占總面積的55.33%;特優區農民人均經營收入68.25%來自茶葉。
綠色,是桃源縣茶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該縣實施節水增效、減肥增效、控藥降害、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四大行動,加強茶產品質量監管。全縣構建了“一體兩翼”縣級綜合監管、監測和行政執法體系,以及縣、鎮、村、企業(基地)四級監管網格;健全監管制度,實現從一片茶葉到茶杯全程可控、可追溯;建立常態化質量安全檢測機制,實現主要食用農產品、商品基地和生產、收儲、銷售環節全覆蓋;建立應急處理機制,強化茶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據統計,全縣已建成有機茶園認證面積0.4萬畝,全國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面積3436畝,全國綠色食品(茶葉)原料基地4萬畝,生態茶園面積10萬畝,標準化生產面積12萬畝。
此次通過專家評審后,桃源縣將如何開展茶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縣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全縣將進一步優化特優區生產布局,規劃建設“一路一區一廊四地五線多園”。其中,“一路”即縣域南路,“一區”即茶庵鋪鎮農村產業強鎮國家示范區,“一廊”即百里茶香長廊,“四地”即桃源大葉茶原產地、高山生態茶基地、黑茶生產加工基地、桃源紅茶生產加工基地,“五線”即5條茶韻鄉村旅游精品線,“多園”即生態茶園、茶葉貿易園、新農人創業園。全面實施品種改造、品質提升、品牌創建“三品提升”行動,力爭到2020年,茶葉種植面積發展到20萬畝,良種覆蓋率*,標準化技術應用率*,“三品一標”認證面積60%以上,“一體兩翼”產品質量監管體系覆蓋率*、產品質量合格率保持*。構建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茶農家庭經營收入中10%以上來自利潤分紅。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力爭特優區“三品一標”認證面積達60%以上,二三產業產值占茶葉產業產值的40%以上,茶旅文服務業收入達2億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