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體驗游”為市場啟蒙點,近年來,休閑農業漸成潮流。山水田園、農耕文化、地熱溫泉……不一而足。然而,在各地休閑農業實踐中,與投資建設熱情相伴而生的,是盈利模式單一、同質化、文化內涵匱乏等不可回避的問題。
“想下好‘休閑農業’這盤棋,就得全域規劃,長短結合。”福建漳州長泰縣農業局副主任科員王錦玉介紹,通過組建休閑農業產業聯合會,長泰農場主們分組抱團謀發展,這或許,是對休閑農業的一種有益探索。
休閑農業的潮汐現象“摘水果,住民宿,遠離城市喧鬧,身心得到徹底放松。”18日,一趟長泰之行讓漳州市民劉如欣十分難忘。如今,休閑農業已經成為城市居民外出的熱門選擇。僅長泰縣,就有休閑觀光農園(農莊)64家,農家樂349家。
紅火背后,休閑農業面臨成長煩惱。劉如欣抱怨:“農家樂都差不多,吃飯、采摘、釣魚這老三樣,很快就讓人失去新鮮感。”
產品特色不明顯,經營方式單一,同質同構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休閑農業健康發展。綠港園生態農場的負責人楊全才認為,休閑農業屬新興產業,周圍沒有現成的例子可學。一些實力較強的農場主只得跑到臺灣等地學習,但是可借鑒到本地的東西不多。不少農莊盲目跟風,缺乏文化內核,更談不上品牌與特色。“種一片花果,養一群動物,開一個餐廳就開始收費。”長泰花塢里農業產業園總策劃姜發雄曾赴各地考察,發現業內對休閑農業的理解普遍過于狹隘。他認為,休閑農業是一個高度專業的行業,需要科技種養、品牌營銷、市場運作等復合型人才。
更為嚴峻的是,休閑農莊的前期投入大,資金回籠速度特別慢。楊全才以其運營的“綠港園”為例,該項目占地200畝,首期投資3000萬元,平時的人工及其他運營成本為一年400萬元左右。
高成本的背后,并未有足夠的盈利能力做支撐。“‘長假火爆,平日蕭條’,這種潮汐現象在休閑農業很常見,淡季和非假期時段很難產生收入。從消費端來說,雖然游客的消費能力提升了,但對價格敏感仍在,不少人存在‘到農村玩就是便宜’的誤區。”在好行旅行社負責人陳沿靈看來,收入不足以運營,農莊便無以為繼,更無法邁向精品化。
抱團發展,勢在必行。在長泰農業局的牽頭下,長泰縣組建了休閑農業產業發展聯合會。30多家農業企業家、家庭農場主定期舉辦沙龍活動,整合資源、共謀發展,重點推出三條精品線路。如以“賞花摘果”“五谷豐登”為主打品牌的馬洋溪休閑農業與鄉村生態游;以“五慢生活”為主題的巖溪鎮和上蔡大學自然村、福友生態農場旅游線路;以“一江兩岸、七星拱月”為主的“一帶一路”休閑田園風光游線路。
聚焦*性和創意性一個可持續的休閑農莊,應該具備有力的產業支撐,多元創新的產品與服務,以及足夠多可供挖掘的盈利點。這是聯合會沙龍上,業者們的普遍共識。
“不要想做*,而是要做*。”在姜發雄看來,同行們得找到各自亮點,才能優勢互補,由競爭關系轉入合作關系。
作為花塢里的運營者,姜發雄試圖為休閑農業增加更多文化底蘊和科技元素,引入“解救花仙子”“魔法棒點擊芒果樹”等主題游戲。綠港園則與各教育部門共同研討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體系建設,將文化與農產品種植以及二十四節氣活動結合,建成一個有學問的休閑生態農場。玫瑰農莊推出了采花、壓花、插花等一系列與花有關的體驗活動。
“我們在聯合會的沙龍上互相為同行提建議,把周圍農莊的蝴蝶、花、教育等資源整合進來。一個項目的承載能力可能只有*,多項目串聯起來就可以多天。哪怕只是一道名菜,也可以成為同行之間的紐帶。”陳沿靈介紹,在聯合會的大背景下,好行旅行社將自身運營模式定位為“長泰通”,*重要的盈利模式,是整合長泰本地的休閑農莊,為游客深度游覽長泰定制特色路線。
“國慶期間,我們將綠港園、文廟、黑騎特訓結合起來,把野外特訓、儒學文化融入休閑農業之中,做了為期4天的青少年國學野外大課堂線路。”陳沿靈認為,必須在抱團的基礎上,注入具有說服力的文化內涵,同時探索更多業態與商業場景的可能性。根據市場定位,業者們鎖定幾個細分市場,如大眾休閑度假旅游、青少年素質拓展基地、商務會議等。“游客們漫步林野之間,在螢火蟲群舞中追尋童年,更有壓花、烤地瓜、天然染料彩繪T恤等DIY項目。通過路線定制,激活旅游休眠期,讓人們玩足花樣,也玩出學問,更加深刻地感受長泰。”
插上整合營銷的“智慧翅膀”
“農場不是一塊地,更是風景、是文化。它不僅是農業,更是教育業、文化業、旅游業、環保業。”姜發雄認為,在聯合會的“頭腦風暴”下,農耕文化發揮出獨有的吸引力,而接下來的營銷推廣,更需要大家善用經濟頭腦一起開發。“農場主的單靠自身的營銷力量,做不出影響力。整合周邊相關資源、跨界營銷是非常有必要的營銷模式。”
楊全才則認為,休閑農業的培育和可持續發展重點在于創意,其次則是打造品牌和品牌背后的故事。農場主們要重視本土素材和本土技術,塑造差異性。“我們根據二十四節氣做文化活動,植入非遺文化。一場活動的花費在3萬元至5萬元之間,把周圍的休閑農業也整合進來,宣傳效果特別好。接下來,我們還要舉行田園音樂節、詩歌節。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通過活動體驗和多面向的互動交流,做好體驗式營銷。”
“宣傳費用是很大的一筆開支,若企業分散地使用資金,效果肯定不好。”姜發雄認為,把各企業的宣傳資金捆綁起來使用,可以產生強大的力量。
這也是陳沿靈的觀點。“我們將幾家休閑農業園區所有資源進行梳理、整合、提煉,形成核心品牌理念,并將這個理念隨同促銷一起有效傳遞給消費者。”陳沿靈認為,通過各農場主的自媒體引流,帶來一定的客流量,是目前實操性較強的辦法。“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微博微信的朋友圈營銷、社群營銷,我們還尋求非業內的合作伙伴,例如地產商等,借用他們的力量,發揮不同類別產業的協同效應。”
第九屆海峽論壇期間,長泰縣在福州舉辦了休閑農業專場推介,將長泰的休閑農業景點整合一起,打包推介。“企業單獨做宣傳,內容比較單一,也無法獲得較高的信任度。而政府部門牽頭的整合推介,可信度高,影響較大。”王錦玉表示,推介會收到許多正面的反饋,未來,“整合營銷”的探索仍需不斷進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