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小龍蝦在餐飲業掀起的“紅色風暴”席卷了大江南北,蝦的價格也一路飆升。在“稻蝦共作”發源地湖北省,小龍蝦養殖呈“井噴”態勢,幾乎有水田、池塘的地方就有小龍蝦養殖戶的身影。2017年,湖北省小龍蝦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入場”較早的人賺得盆滿缽滿,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水產養殖戶、稻農、回鄉創業者躍躍欲試。但由于小龍蝦養殖的理論和技術落后于生產實際、對優質品種和綠色生產的重視程度不高等原因,即便是行情好的時候仍有養殖戶處于虧本狀態。因此,想把小龍蝦養好,并非想象中那么簡單。
在湖北,“小龍蝦養殖技術培訓”成為搜索引擎上的熱詞,養殖戶普遍渴望技術,期待掌握養蝦的“真本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18年初,依托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及湖北知名水產專家成立的武漢“授漁水產”培訓班開班,一站式解答小龍蝦養殖戶遇到的各種問題,目前已集訓培養三期共70多名“小龍蝦黃埔學員”,不少學員已成長為示范一方的養殖帶頭人。
從免費治魚病到開辦小龍蝦專題系統培訓
“授漁水產”的主講人,是華中農業大學“雙水雙綠”研究院院長、水產學院教授、博導顧澤茂。2010年,本報曾以《“泡”在魚塘里的水產博士》為題突出報道了當時34歲的顧澤茂服務三農的*事跡。長期以來,顧澤茂“泡”在全國各地不同的魚塘邊,免費為基層養殖戶治魚病、講座,并在會診現場公布手機號,方便后期跟蹤指導。
“跑的地方越多,見識就越多。服務漁民,服務基層,收獲的要比失去的多。”顧澤茂說,很多科研項目的靈感和論文選題方向,就是來自一線的魚塘和眾多養殖戶的需求。近年來,顧澤茂主持了多項關于小龍蝦、蝦稻綜合種養等科研項目,尤其在小龍蝦健康養殖方面的理論研究和生產實際走在全國前列,被稱為“小龍蝦教授”。顧教授的研究生必須要下到稻田里、池塘邊體驗小龍蝦養殖的各個環節。
2018年3月,華中農業大學成立“雙水雙綠”研究院,聘任顧澤茂為院長,致力于解決中國稻米增值計劃以及小龍蝦遺傳育種等問題,做大做強水稻、水產“雙水”產業,做優做特綠色稻米、綠色小龍蝦等“雙綠”產品。顧澤茂說,“如何正確引導、科學規范,實施‘雙水雙綠’已成為當務之急。”
在“授漁水產”,顧澤茂將“雙水雙綠”理念融入小龍蝦專題系統培訓中,他設計開設了小龍蝦生物學習性、科學的選址和田間改造、水草養護和水質調控、優質苗種繁育、病害*防控、基地現場教學等多個模塊,并根據學員提供的養殖信息“量體裁衣”,制定專屬的養殖方案。
“授漁水產”的學員以個體養殖戶、水產養殖公司技術員為主,也有動保、飼料公司的老板、業務員、經銷商和小龍蝦餐飲業的從業者,其中不乏受過水產或其他專業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研究生。課堂上,學員們聚精會神聽講,討論環節及課后還主動追著老師提問題。大家都說,懷著共同目的來到華中農業大學,就是想學點關于小龍蝦的真東西,了解前沿,少走彎路。
從“大養蝦”到重品質、養大蝦
小龍蝦養殖戶數量為什么激增?顧澤茂分析,“好吃”是主要原因。消費市場決定生產行業,而且,小龍蝦消費周期長、投入成本相對不高、稻田池塘都可以養、現金結賬回收成本快、市場空間大。
那么又是為什么一邊在“大養蝦”,一邊小龍蝦價格卻越來越貴?在顧澤茂看來,龍蝦供不應求,市場上缺貨,生產者技術水平不夠,養不出來。比如,近年來已經暴露出蝦稻模式下養成的商品蝦規格偏小、池塘養蝦的生態條件預警等問題,小龍蝦行業不應只是追求暴利,一哄而上,應由“大養蝦”向注重品質的“養大蝦”轉變,隨著生產技術水平的進步,逐漸回歸到一個大眾消費喜愛的淡水產品上來。
“很多地方的消費者都喜歡吃小龍蝦,但并不是很多地方都適合養殖小龍蝦,正確的選址和池塘改造占養殖成功的一半。”顧澤茂說,目前來看,*適合在長江流域的平原地區養殖,土地連片、地勢平緩、氣候、風向、水源等條件都要考慮,活水才能出好蝦。不同土質適合不同的養殖模式和小龍蝦品類,在稻田改造方面也存在一定差異。
“現在的養殖戶大都不重視小龍蝦良種選育問題,地方又沒有相應的立項措施,企業也很少去做,導致蝦苗種質不斷退化,從而造成成蝦規格小、產量低。”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工程師舒新亞在“授漁水產”授課時,重點講述了小龍蝦人工繁殖模式及苗種培育。他告訴記者,小龍蝦良種是養殖的基礎和保障,只有好種才能出好苗、好苗才會產量高,每個環節都要嚴格把控,一定要做到苗種優質,運輸與投放科學化、標準化。
病害防控往往是養殖戶們*關心的問題。但目前,很多養殖戶并不了解小龍蝦的生物學特點、營養需求和對水質的要求以及病原的生物學特點,只知道小龍蝦價格高,養殖賺錢,就盲目投入進來,從而導致養殖的小龍蝦患病甚至大面積死亡,血本無歸。顧澤茂說,“小龍蝦的病害其實是養出來的,每年四月底至六月初是病毒攜帶率*的時期。尤其是五月,建立防控方案非常重要,其中要做好水質調控、飼料選擇、中藥預防、水草養護等工作,注意每天的觀察和管理,觀察不是在岸上走走,需要動手去看。同時要注重下雨積水、放養密度過高產生脅迫、缺溶氧等環境應激性病害的防治。”
從“單打獨斗”到“組團結盟”
“授漁水產”的課程還設置了“量體裁衣”環節,每位學員都有機會上臺發言,提出困惑,分享成功或失敗的經驗,由老師和全體學員一起來討論。學員們說,以前養蝦是單打獨斗,現在是找到“組織”了。
第三期的學員肖冬根告訴記者,他之前從事餐飲行業,看到小龍蝦市場很火爆就在老家挖了塊塘,今年是*年養,因為管理不當沒賺到錢。通過三天培訓,感到收獲很多,重新設計了養殖方案。“班長”韓文忠建議學員們在微信群里多交流,遇到不懂的問題多請教,尤其是“新手們”一定不要道聽途說,有時間可以到養殖經驗豐富的學員基地去觀摩。
第二期學員何進財在四川省蓬安縣有200畝養殖基地,以前養泥鰍,現在改養小龍蝦。他說,在課堂上不僅可以學習到系統的理論知識,還可以收獲產業思維和先進的行業發展理念,更重要的是擁有了好的“人脈”。
“授漁水產”會定期對學員進行回訪,*期*學員毛澤俊在湖北公安縣有近300畝的小龍蝦種苗繁育基地,他按照培訓掌握的方法進行了野雜魚的處理、肥水調控等綜合管理措施,蝦苗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收益很高。回訪時,“授漁水產”的老師還提醒他,小龍蝦養殖行業必定走向以技術為核心的規模化、現代化以及綠色生態的養殖模式,抓住這個轉型機會,一定能夠走出一片廣闊的天地。
“授漁水產”還會邀請行業大咖為學員們分享經驗,信良記董事長王海濱做小龍蝦行業分析時說,來參加培訓不僅是學養殖技術,更多的是學產業思維,讓終端市場穩定、賺錢,讓三產聯合聯動,構建小龍蝦命運共同體。
參加一期培訓,就能成為“授漁聯盟”的終身會員。“授漁水產”負責人金玉立說,“授漁聯盟不僅提供小龍蝦養殖技術,更多的是幫助大家解決問題,看清行業發展方向。目前,小龍蝦養殖以散戶居多,未來的發展趨勢是規?;⒓s化、智能化、產業化,從業人員則趨向年輕化和專業化,相信專業的力量一定能實現小龍蝦養殖‘智富贏’。”
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黨委書記張韶東說,“‘授漁水產’是一支年輕的團隊,致力于幫助更多的水產從業者。希望通過培訓和服務,能讓學員學有所成,并用學到的知識去感染更多的養殖戶,把小龍蝦事業做大做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