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新型職業農民超過1500萬人。*新發布的“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指數”顯示,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呈現“五高”特點,即來源多元化程度高、規模化經營程度高、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高、互聯網利用程度高和農業經營純收入比較高。
這是10月26日從在山東濟南召開的2018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論壇獲悉的。論壇發布了《2017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報告》和“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指數”。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在論壇上表示,當前,全國農村實用人才總體規模已超過2000萬,新型職業農民超過1500萬人,占75%以上。據了解,自中央部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以來,農業農村部積極推動協同開展進城務工農民工培訓陽光工程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截至2017年,培育工程已擴大到全國2000多個農業縣(團、場)。
張桃林表示,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與新時代新要求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表現在促進職業農民全面發展的制度體系尚未建立,鄉村振興“缺人”現象仍比較嚴重,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內容、方式和課程體系等與需求還不相適應,農業比較效益較低、風險較大,讓農民真正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任重道遠。
他表示,農業農村部正在研究職業農民制度框架體系。要探索建立職業資格認定體系,推行職業能力水平分級認定評價。大力實施農業職業經理人和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計劃和農業產業*扶貧培訓計劃。同時,要提高師資隊伍水平,注重典型示范引領。今后每年要繼續開展“全國十佳農民”和“全國百名杰出職業農民”的遴選與資助,講好職業農民創業興業故事,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