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不久前落下帷幕,在這場熱熱鬧鬧的系列節慶活動中,全社會都將目光更多地投向農業、農村和農民。節慶活動是農耕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又將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各地異彩紛呈的農民豐收節已經落下帷幕,通過曬豐收糧、展豐收果、賞豐收景、吃豐收宴、話豐收情,在全社會形成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讓農民看到了自身擁有的特色資源優勢和文化價值,激發了農民的自信心,喚醒重農務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但是,要把全社會對農民豐收節的“一時熱鬧”轉化為對振興鄉村持久的熱度,在農業節慶上可做的文章還有很多。
農業節慶知多少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農業一直是立國之本,歷來就有慶五谷豐登、盼國泰民安的傳統,各民族都保留有不少流傳久遠的農事節日。由于農業生產具有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等很強的季節性特點,自古以來,隨著一年四季的變化和農作物耕種安排的需要,我國逐漸形成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節日民俗活動,如春節、立春、填倉節、龍抬頭節、春社、夏至、六月六、伏日、中秋節、冬至、臘日等,不少少數民族還有自己獨特的農業傳統節日,如畬族的豐收節、藏族的望果節、彝族的火把節等,這些節慶活動都有著鮮明的農業文化特色。
每一個農業節慶都寄托著人們對谷物豐收、人畜興旺的美好期盼。我國古時農耕祭祀的儀式非常隆重,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變遷,時至今日,除了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外,曾經的傳統祭祀活動早已不見蹤影,而這些農業的傳統節慶也隨之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近些年,變化卻在悄然發生著。一些地方在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的時候,開始舉辦一些獨具地方特色的農業節日。如地處海拔1080米的山區貧困村浙江省遂昌縣高坪鄉茶樹坪村,320多畝有上千年歷史的梯田,仍保留著原始風貌,村民仍然采用水牛犁田、手插秧、鐮刀割稻等*傳統的耕作方式。近年來,茶樹坪村在古老的梯田里圍繞水稻種植舉辦開犁節、插秧節、割稻節,開展泥巴大賽、拔河比賽、排球比賽、接力賽等活動,吸引游客體驗失傳已久的農耕樂趣,發展鄉村旅游業實現了脫貧致富。這些改變開始讓更多人體驗農耕文明,重新認識農業。
中國農業豐收節的設立,更是將農業節慶活動的復蘇和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潮。河北柏鄉國家糧食儲備庫主任尚金鎖是設立農民豐收節的倡議者之一,他認為,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自身價值也需要社會的認可。在關心農民增收的同時,還應該幫助他們提高社會地位。設立農民豐收節,可以大大提升農民的自豪感、幸福感和獲得感,有助于把農業培育成令人向往的行業,把農村建設成吸引人的天地,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讓農民成為真正主角
農民豐收節是真正屬于農民的節日,農民應該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與一般訥言的農民不同,吉林省公主嶺市山前村萬欣農機合作社理事長薛耀輝非常健談。他在農村經營現代農業多年,已經構建起以種植、養殖、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循環產業鏈。合作社實行會員制,吸收城市中高端消費人群成為會員,產品直銷會員。他認為農民豐收節就是辛苦勞作了一年的農民樂和樂和的節日,農民在這*可以盡情表達自己豐收的喜悅心情。他們合作社9月底就舉辦了農民豐收節,合作社社員和附近村民紛紛拿出當家農產品進行展示,參加秧歌比賽、農民書畫作品展和農村民俗展。他們還邀請了城市會員參加農民豐收節。
像薛耀輝這樣“過節”的農民還有不少。不過,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有些農民覺得,今年的農民豐收節由各地政府組織主導的高大上的活動還是比較多,農民有時只是被動的參與者;還有不少農民甚至沒有聽說過農民豐收節,有的雖然在電視里看到過農民豐收節的一些節目,但覺得距離自己比較遙遠。在黑龍江省海林市長汀鎮平安村農民卞樹軍看來,農民豐收節和中秋節、國慶節、春節等節日沒什么兩樣,只是又多了一個節日而已。他們村里平時文化活動比較少,春節期間會組織扭秧歌活動。如果村里舉辦農民豐收節,他有時間也會參加。薛耀輝認為,包括農民豐收節在內的農業節慶,應該充分發揮村集體或者合作社等基層組織的作用,讓他們組織更加貼近農民文化生活需求的活動,充分發揮農民的思想和創意。
另外,在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廣大城市居民紛紛到農村參觀、旅游、購物,可以領略新農村的美麗風光,品嘗鮮美可口的農產品,可以參與農耕野趣、親子互動、挖野菜、采紅菱、磨豆漿、做豆腐等互動體驗項目,可以學習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等知識,還可以購買物美價廉的優質農產品。農民豐收節充分實現了展示新農村、新農業、新農民的窗口作用。不過,薛耀輝建議,通過農民豐收節搭建大平臺,把農村的好東西介紹給城里人,還要把城里的好東西介紹給農村人,推動城鄉人口、資金、產品等在城鄉之間合理流通,實現生產要素的雙向流動,促進城鄉深度融合發展,改變城市繁榮、農村衰敗的局面。
扭轉對鄉村的認識
鄉村振興,歸根結底還是需要有人去發展、去振興。鄉村振興,需要一批善于開拓創新的致富帶頭人,需要一批擁有特殊手藝和技能的鄉土人才、土專家,需要一批專業化的農業人才。
但是,客觀上講,雖然鄉村正在發生著各種積極的改變,但與城市相比差距還很大,一些地方甚至出現農業凋敝、農村衰敗、人口大量外流現象。干農業沒奔頭,當農民不體面,在農村沒前途,務農被認為是一件沒有出息的事情。曾是城市白領的董敏芳,2013年回到家鄉創辦合作社發展現代農業,當時就遭遇到很多同學和家人的不理解、不認可。
正是面對農村留人聚氣困難的現狀,國家通過設立農民豐收節,充分表達對農民的重視,對農民身份和職業的確定,讓從事農業的人更有自信和底氣。雖然真正留住人才,形成人才回流的效應還需要各地政府想方設法識之、愛之、敬之、用之。但通過農業節慶來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轉變觀念,也是重要的平臺和渠道。
正如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農村研究室副主任涂圣偉所說,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通過設立農民豐收節,有利于在全社會營造尊農重農愛農的良好氛圍,讓當農民更有尊嚴,讓更多的人關心農村、關注和參與農村發展,全面匯聚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通過設立農民豐收節,充分展示新時代鄉村的多元價值和多重功能,有利于激發城市居民消費新需求,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鄉村產業興旺注入動力,讓農業成為更有奔頭的產業;通過設立農民豐收節,系統宣傳展示悠久厚重的農耕文化,推動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融合,有利于繁榮興盛農村文化,提振農民“精氣神”,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這不僅是農村豐收節的作用,更應該是整個農村節慶系列活動都要發揮的作用。
鄉村振興是一場需要攻堅克難的持久戰。一個節日帶來的一時熱鬧很快就會成為過眼云煙,但通過節日留在人們心中的印記,要與各級政府推動鄉村振興的扎扎實實的工作、農民堅持不懈的努力擰成一股繩,形成全社會對振興鄉村的持久熱情,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鄉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