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傳承數千年的傳統農業,給人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然而近些年來,隨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傳統農業這些刻板的印象,正在被逐步改變和顛覆。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智慧農業迎來發展黃金期。在池州市石臺縣及黃山市祁門縣等地,安徽移動正在以信息技術武裝農業,以信息化手段服務農民,加快推進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的深度融合,給傳統農業裝上了一個“聰明大腦”。
坐在家里“澆水施肥”
“坐在家里,打開手機就能知道農作物生長情況,手指一點就能實現自動澆水、施肥、控溫。 ”安徽省石臺縣七井山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程玖瑛說,過去上山就要兩個小時,現在通過物聯網隨時可以了解種植基地的情況,土壤PH值、溫度、濕度、負氧離子值等指標一目了然,客戶也可以隨時查看。
石臺縣七井山食品有限公司位于*生態經濟示范區池州市內的石臺縣七井鄉,所在地平均海拔800多米,以優厚的生態資源、原始的綠色資源為依托,致力山珍、民間特產及特色營養食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
為響應國家物聯網發展規劃,安徽移動以打造智慧農業為契機,為該公司提供了一套支撐生產、追溯及管理的物聯網綜合服務系統。通過綜合管理平臺、生產管理監測體系、電子商務系統、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實現對監測點的病蟲狀況、災害情況、空氣溫度濕度、土壤墑情等各種作物生長過程中重要的環境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實現高效、全方位、全天候、立體化的智能化管理,助力農企精細管理。
山路蜿蜒曲折,但一路風景秀麗。經過3個小時的盤旋,終于來到七井山食品有限公司管理園。過去,管理人員天天都要到田間、生產加工等地巡視,費時費力不說,效果也不盡人意,而如今他們在辦公室里通過大屏幕和4G手機,就可以適時了解各生產線及田園等情況,讓生產過程專業化、透明化。 “自從建成移動物聯網后,給大田生產監控、異常報警和預警、溫室環境監控等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突出表現在農作物管理這塊,病蟲監控、防治等,坐在辦公室他們就能隨時了解情況,對加工過程進行隨時監控,給企業減少了人工的管理成本,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效益。 ”程玖瑛介紹。
該項目為池州市*農業物聯網項目,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目前,安徽移動池州分公司已在全市169家龍頭農業企業開展復制推廣,助力全市信息化農業大發展。
“成長數據”隨時可看
當傳統茶葉遇上智能科技,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祁門,或許你能找到答案。為打造優質祁門紅茶品牌,借助“互聯網+”的優勢資源傳播中華傳統茶文化,安徽移動黃山分公司與祁紅茶業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搭建茶葉物聯網項目,自去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
整個祁紅茶葉物聯網項目主要覆蓋茶園基地和祁紅博物館兩大范圍,包括對茶園基地的茶田環境、紅茶種植區、基地入口和祁紅博物館的各大展廳實現全范圍監控管理。其中,對茶園基地監控的內容,包括大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光照度等多個指標。
該茶葉物聯網項目通過關鍵技術,結合綜合管理平臺、物聯網管理監控系統、病蟲害與專家咨詢系統、生產過程管理系統、多媒體展示系統、電子商務系統、倉儲物流管理服務系統、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的建設,建成支撐紅茶全產業鏈的生產追溯及管理的物聯網綜合服務體系。目前,該項目已經完成物聯網綜合管理平臺智慧茶園的搭建,通過直觀呈現和遠程傳輸茶園基地、制茶生產線的視頻圖像,可收集有關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光照5項信息建立數據庫,實時接入物聯網綜合服務平臺,為基地和技術人員提供24小時茶葉指導和預判,讓生產過程專業化、透明化,助力茶葉科學管理。
為進一步推動祥源祁紅茶葉的全產業鏈管理優化,安徽移動黃山分公司還為其建設了茶葉種植過程自動化與茶葉生產過程追溯系統、茶葉種植過程水肥一體化系統。以移動互聯網、二維碼、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等信息技術為手段,以法規標準和政策為依據,建設覆蓋區域各級農產品監管機構和生產經營企業的祥源祁紅茶葉溯源平臺,以產品流向管理為核心、以追溯碼為載體,推動追溯管理與市場準入相銜接,實現茶葉產品“從農田到客戶”全過程追溯管理。安徽移動的物聯網技術和系統真正為祁門紅茶建立了完整的“成長數據庫”。
今后,安徽移動還將繼續在偏遠鄉村開通光寬帶以及高速4G網絡接入,全面改善農村通信環境和消除城鄉間的數字鴻溝,加快推進物聯網業務,為安徽的智慧農業發展增添新動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