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高金梁時,他正在院子里鼓搗一輛三輪車。
高金梁,曾經是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得勝溝鄉納令溝行政村西窯村的貧困戶,現在成了武川縣山老區農畜產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不僅靠種植黃芪脫貧,還帶動村里鄉親一起致富。
從祖父那一輩兒就開始種黃芪,高金梁說起黃芪頭頭是道:“黃芪是冷熱貨,因為市場價格波動大,村民種植積極性不高。過去我也才種3畝多,全村加起來也不過幾十畝?,F在光我自己就種了80畝,加上種植的防風、柴胡等藥材,上了100畝,收益比傳統種植強。”
這樣的種植規模,高金梁已經實施3年了。西窯村僅有的七八戶人家中,已經有5戶進入了合作社。據高金梁介紹,他用的種子一般都是河北省的,每年以賣鮮芪為主。此外,他還種植了100多畝土豆,今年收成不錯,生活有了巨大改變。
不僅實現脫貧,還成了致富帶頭人。高金梁的變化是武川縣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的一個縮影。
武川縣中西部鄉鎮山多地少,種植糧食作物收益較低,但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十分適合發展黃芪等中藥材種植產業。目前,在得勝溝鄉、哈拉合少鄉、西烏蘭不浪鎮等鄉鎮分散種植中藥材的農戶,在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下正在走合作社經營的模式,產業規模不斷擴大?,F在僅得勝溝鄉藥材種植面積就達到了5000畝左右。
現在,武川縣的對口幫扶單位內蒙古通用中藥有限公司已經入駐。“公司注冊于2018年初,注冊資本840萬元。在通過GMP認證的基礎上,主要開展黃芪趁鮮加工。預計年生產能力可達1000至2000噸,年產值可達470萬元。”公司總經理兼得勝芍藥牡丹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任玉霞介紹說,得勝芍藥牡丹專業合作社在得勝溝鄉東坡村建起了赤芍種植基地,通過統一生產、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合作社+農戶”模式,將農民納入中草藥種植產業鏈中。
據介紹,經過4年的發展,合作社已經種植赤芍1000畝、紅花300畝、茴香300畝,甘草育苗300畝、黃芪育苗400畝,這些藥材全部選用優質種子,施用羊糞,保證了藥材的品質。更重要的是,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導,合作社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有效提高了種植業的集約化、產業化水平。
合作社還與村民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藥材全部是訂單種植,農民只管種好藥材,別的都不用操心。目前,該合作社種植區域覆蓋東坡村、野馬兔村、南壩沿村、酒館村、黃芪窯村、圪塔村等6個自然村,并與78戶村民簽訂了土地承包協議,土地承包面積達2100畝,每年土地承包租金達20萬元,戶均獲得流轉費2560元。除了訂單種植,村民還能到合作社就近打工。目前,合作社雇傭村民120多人,其中貧困戶21人。
截至目前,武川縣人工種植中藥材品種有黃芪、防風、紅柴胡、赤芍、甘草等10多個,蒙藥材有肋柱花、尖葉假龍膽、庫頁懸鉤子、扁蕾、倉囊草等多個品種。全縣共有中藥材專業合作社7個,種植戶近200戶。鮮品中藥材年產量達10038噸,總產值約7025萬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