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為探索上海農產品品牌化發展的新模式和有效路徑,提高上海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上海市農科院聯合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海洋大學舉辦的上海農產品市場與農業品牌論壇日前在市農科院召開。
論壇上,四位首席分析師從蔬菜、地產瓜果、水產品和生豬產業發展與品牌戰略分別發表自己的觀點。上海交通大學副研究員李強就蔬菜產業發展現狀與質量興菜戰略,當前蔬菜主要的產銷模式及其特點,蔬菜產銷模式對蔬菜產業發展的影響,上海地產蔬菜產銷模式優化與支持政策建議等展開詳細介紹。他認為,土地稀缺和一線生產勞動力匱乏決定了上海地產蔬菜不可能和客菜之間進行價格競爭。
根據蔬菜大市場大流通的特點,凡是能夠通過大市場穩定獲取的產品,上海都無需發展,上海地產蔬菜定位為發展綠葉蔬菜和高安全性的優質蔬菜。為此,不要再系統地支持普通蔬菜的生產。具體講,在基地建設、設施裝備、科技研發等方面都需要系統地支持綠葉蔬菜和高安全性的優質蔬菜。市農技中心研究員范紅偉就地產瓜果產業發展與品牌戰略展開論述,目前,上海地產瓜果整體生產情況表現為總產量基本穩定,瓜果品質較好,銷售單價一般比國內來滬瓜果提高20%-30%,七大類瓜果平均畝產值已超過1萬元。另外,品牌銷售的瓜果畝產值超過2萬元。
當前,就上海地產瓜果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現狀來看,嘉定華亭瓜果、金山呂巷水果公園、青浦白鶴草莓在*產業的發展上已達到一定水平,需要的是繼續提高與完善,而二、三產業的建設將起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品牌建設是否成功的支撐作用。因此,在現有相關政策框架下,特別是用地指標等方面需要有突破,以及相關政策的配套。為此,他認為要實現上述品牌戰略目標,上海市的“三農”工作還需要市政府統籌考慮,在郊區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方面,出臺與之相適應的整體配套政策。
當前,上海本地水產品生產情況為產量減少、產值略有上升。來自上海海洋大學的平瑛教授介紹,上海水產品交易量大,在我國水產品流通中占據重要地位。2011-2017年,上海水產品批發市場交易活躍,交易量均在82萬噸以上,交易額達到270億元以上,水產品交易額約占全國9%左右。
全國160個億元以上水產品專業批發市場中,上海占5席。同時,上海也是全國水產品重要消費城市,為此,她針對上海水產業提質增效和品牌發展也提出對策與建議。上海市農科院副研究員馬佳在會上通過詳盡數據分析了生豬價格波動規律和上海市民消費習慣,豬肉價格存在明顯的季節波動性。上海市豬肉價格周期循環波動特征明顯。從長期趨勢來看,樣本期內豬肉價格增長緩。從隨機效應測定結果來看,上海市豬肉價格受政策等外部因素沖擊較大。市民生豬總消費量逐漸增加,近年來趨穩略降,而豬肉消費以直接消費為主,在外消費增長較快,同時,豬肉人均消費穩中略增,城鄉差距縮小。馬佳介紹,了解城鎮居民豬肉消費需求,對確保豬肉有效供給以及促進上海生豬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位專家還針對與會者的提問,一一答疑解惑。市農委有關處室負責人、9個涉農區農委分管領導和業務部門負責人,相關直屬事業單位負責人,首席分析師團隊,相關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代表,相關行業協會秘書長等出席會議。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