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的“扶貧展區”,蒼溪獼猴桃、葉城核桃、洛川蘋果、定西馬鈴薯……這些優質農產品有著一個共同點:產自*貧困縣或集中連片困難地區。現在,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走出大山,登上了農交會的舞臺,在這里展示給人們的是在脫貧攻堅道路上取得的成績。
扶貧展區以“產銷對接——讓貧困地區農產品走出大山”為主題,設立了“三區三州”展區、定點扶貧展區、環京津冀扶貧展區、大興安嶺南麓片區、贛南原中央蘇區展區、扶貧產業園展區和電商扶貧展區,來自全國15個省的200余家企業參展。
在扶貧產業園展區的湄潭區域擺放著茶、大米、辣椒等主導產業的產品。湄潭縣農牧局黨組成員文興輝告訴記者,湄潭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面積411平方公里,整體布局為“一環三園多基地”,以茶產業為主導產業,茶園面積20余萬畝,覆蓋了全部64個貧困村。“脫貧攻堅關鍵是產業。湄潭的優勢在于種茶,我們要抓住建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機遇,整縣推進主導產業發展。‘湄潭翠芽’和‘遵義紅’品牌價值已經顯現,茶農年戶均增收至少提高3000元,產業扶貧效果非常明顯。”
與湄潭的產業扶貧不同,湖北省來鳳縣是農業農村部32年來持續定點幫扶的縣。這次參加農交會,來鳳縣農業局產業辦主任張昌鑫帶了兩家藤茶企業和一家紅薯企業參展。張昌鑫說,農業農村部對來鳳縣的定點幫扶,帶來了資金、技術、項目,來鳳縣按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形成了藤茶、油茶、生姜等為特色的優勢產業布局。目前,來鳳藤茶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種植面積達5萬多畝,藤茶加工企業24家,一家企業能夠覆蓋三四個村的貧困戶,一畝藤茶的年收入超過5000元。
農交會是一個展示、推介的平臺,更是一個交流經驗、發現亮點的平臺。來鳳縣三豐時代農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加工淀粉為主的公司,銷售經理向東在泰國展區看到一款面條是把昆蟲蛋白打成粉添加到面條里,形成了一款新產品。他覺得這款產品挺好,回去可以嘗試把動物蛋白添加到公司生產的淀粉里,豐富公司的產品品種。
產銷對接歷來是農交會的重頭戲。第十六屆農交會*設立了電商扶貧展區,邀請了阿里集團等5家電商入駐,與貧困地區參展企業直接聯系對接。
農交會的扶貧展區展示了目前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成果,激勵著大家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期待展會上的品牌農產品助力更多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