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順利,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合水鎮大羅村村民羅梓煌(化名)年底就能得到一筆可觀收入。他是當地貧困戶,在當地政府和廣東農行的幫助下入股百香果種植基地。百香果種植成為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種植面積已近5萬畝。廣東農行因勢而變,在和平縣推出“扶貧基金+種植基地+貧困戶”信貸模式,向扶貧基地發放“*扶貧貸”383萬元,惠及94戶貧困戶。按合同約定,預計到年底,貧困戶每人至少可獲5000元保底收益。
依賴上述信貸模式,貧困戶實現依靠雙手走上脫貧致富路。這是廣東農行落實金融扶貧的一項舉措。近年,廣東農行以“因地制宜、一行一策”,依托扶貧開發重點區域發展規劃,通過多種模式,點面結合加大信貸支持。9月末,地處省定扶貧開發重點縣的21個支行貸款余額325.3億元,比年初增加45.8億元,增幅16.38%,比全行貸款增幅高2.5個百分點。
扶貧攻堅,任重而道遠。作為服務“三農”的國家隊和主力軍,農業銀行肩負富農助農惠農的使命,堅持*扶貧,完善惠農金融服務,提升貧困地區的普惠金融服務水平。接下來,廣東農行繼續扎實推進定點扶貧工作,助力廣東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戶一法”助貧困戶步正軌
“這是我沒有想過的生活。”近日,呂偉(化名)的生活終于步上了正軌。
呂偉是汕尾市陸河縣麥湖村的村民。不久前,他被確診患上冠心病,必須進行心臟搭橋手術。此消息對于一個家境本就窘困的家庭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呂偉的妻子患間歇性精神病,4個孩子還在上學。如此窘困的家庭此前并沒被納入當地貧困戶,沒有相應的幫扶,唯有節儉度日:上山撿柴燒火燒水,晚上早早關燈睡覺,以節省水電費。
全家東借西湊把治療費、醫藥費湊齊,讓呂偉順利完成手術治療。大病初愈后,呂偉身體狀況不如從前,一人實在難以支撐6人家庭的生計,于是他萌生了讓大女兒退學打工的想法。此時,大女兒正在讀初二。
這個想法*終被廣東農行陸河縣支行副行長、駐麥湖村*書記彭俊岳打消。到麥湖村駐村后,彭俊岳多次到呂偉家里走訪,了解其家庭狀況以及想法后,他勸說呂偉:“困難是暫時的。被納入貧困戶后能得到相應幫扶,一定能渡過難關。”按照幫扶政策,貧困戶子女就讀小學及初中的每人每學年可獲3000元生活補助。此外,貧困戶全體家庭成員的醫療保險由政府埋單,除了正常醫保報銷之外還可享受補充醫療,對發展產業或自主就業也有獎補。
經村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后,呂偉家庭被列入當地貧困戶。這只是*扶貧的*步。為幫助其盡快走出困境,彭俊岳定期到他家里走訪,“一戶一法”為其制定幫扶規劃,落實在校子女補助及醫療補助申報,還鼓勵呂偉到技能培訓班學習一技之長。如今,呂偉的生活迎來了曙光。他在深圳工廠務工,妻子留在家中務農,大女兒初中畢業后到商場當售貨員,獎補政策也逐步落實到位。
*扶貧讓呂偉一家的生活邁上正軌,這不是孤例。在麥湖村,上百戶貧困戶家庭在廣東農行幫扶下即將脫離貧困。自2016年起,廣東農行定點幫扶該村,當時貧困戶145戶445人。該行以“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心系群眾、用情幫扶”指導思想,圍繞“貧困村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目標,制定《*扶貧*脫貧三年攻堅規劃(2016—2018年)》,涵蓋村組織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集體經濟發展以及貧困戶生產就業、技能培訓等。
據了解,2016年至2017年,麥湖村已有124戶351人預脫貧,占建檔立卡貧困戶的86.1%。
創新模式推動可持續幫扶
扶貧攻堅,產業是有力武器。有產業支撐,才能拔掉窮根。
廣東農行清晰認識到,地方特色扶貧產業化是服務“三農”的根本出發點,要以“強基礎、扶產業、促增收”為幫扶思路,構建貧困戶脫貧增收長效機制。以陸河縣麥湖村為例,利用閑置土地或能煥發生機。陸河縣現有人口30多萬,當地盛產青梅、荔枝、龍眼、橄欖等,是中國青梅之鄉,但銷路不好且價格低,經常豐產不增收,當地農戶對種植失去信心,寧愿打工也不耕種,大量良田被丟荒。
大量閑置土地意味著適宜發展苗圃產業基地。廣東農行遂以“信貸資金+農擔公司保證擔保+企業+產業基地+農戶”模式,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提供保證擔保,農行向陸河縣新發園林綠化公司發放400萬元貸款,用于建設麥湖村園林苗圃基地產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為20戶貧困戶解決土地閑置問題,為10個貧困戶解決就業問題。
不僅如此,廣東農行還以“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由駐村工作隊牽頭統籌財政扶貧開發獎補資金,84戶貧困戶入股種養專業合作社,再由合作社投資開展火龍果種植項目,收益分配給參股貧困戶,實現持續性產業幫扶。
貧困戶靠雙手走上脫貧致富路,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關鍵。為此,廣東農行創新參與政府項目帶動扶貧,安排幫扶資金100萬元入股由陸河縣政府統籌的資產性投資項目。該項目由陸河縣財政擔保,年回報率10%,期限15年,每年分紅款均用于貧困戶,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增強麥湖村集體經濟發展能力。
麥湖村有了現代新農村的樣子:村主道鋪設120盞LED燈,地下鋪設排污管道,還有新修建的垃圾分類池、公共廁所、村民文化綜合樓,專門設立了黨員活動室。這是廣東農行在“扶產業”后為麥湖村“強基礎”,以幫扶資金補足基礎設施短板,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收獲當地一片好評。
在廣東農行*扶貧的幫扶下,麥湖村距離脫貧“摘帽”已不遠。
金融“輸血”帶動扶貧
脫貧攻堅還在進行時。
“落實金融扶貧相關政策,借助農行信貸資金,讓更多貧困農民脫貧致富。”這是農業銀行董事長周慕冰在2016年歲末深入農行定點扶貧縣調研金融扶貧工作時所提出的要求。
農行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近年來,廣東農行以“因地制宜、一行一策”,依托扶貧開發重點區域發展規劃,多種模式、點面結合加大信貸支持,推動金融扶貧。例如,積極參與國家和廣東重大扶貧項目,包括農村電網改造、交通扶貧脫貧“雙百”工程(百項交通扶貧骨干通道工程、百萬公里農村公路建設)等。廣東農行通過“政府增信+銀政共管”,特色產業帶動、龍頭企業帶動等模式加大扶貧信貸資源投入力度。
創新的扶貧產品則為廣東*扶貧再注入金融“活水”,例如“惠農e貸”。這是農總行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一號工程部署,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批量采集內外部數據,建立信貸模型,推出惠農利農便農的金融產品。此外,推出了實現貸款批量化、自動化、便捷化流程,提升辦貸效率的“扶貧e貸”。目前,廣東農行推出19個“扶貧e貸”項目,累計發放貸款546戶,金額1685萬元。
此外,廣東農行積極落實與廣東省扶貧辦戰略合作協議,銀政合作助推貧困人口脫貧奔康。目前全省已有13家分行、36家支行與當地扶貧辦簽訂扶貧合作協議。同時,與省農擔公司確定共建農業信貸擔保系統戰略合作關系,業務覆蓋19個地市,依托政府增信機制化解貧困地區農業農村發展“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