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農產品總體上呈現出供過于求,出現賣難似乎不足為奇,比如運城的蘋果、呂梁的紅棗、清徐的白菜等,都曾讓人揪心。而市民購買時,又免不了為瓜果菜有沒有農藥殘留犯嘀咕,為是不是用了催熟、定型、著色等化學制劑而擔憂。因此,有人寧愿不圖新鮮,也要將買了的時令果蔬放一放再吃??刹环挪恢?,一放嚇一跳,黃瓜屁股隆起來了,獼猴桃愣是怎么放都不壞,于是趕緊扔掉。
分析起來,無論農民為賣難犯愁,還是市民為舌尖憂慮,其實都與目前農產品質量總體不高有關。所以,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既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需要,也是市民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的期盼。而從更高站位、更遠謀劃、更高追求著手,這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乃至讓我們的農業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需要。一句話,農產品受不受市場歡迎,能不能走出國門,起決定作用的是質量。
農產品質量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其中尤以品種優良、栽培技術先進、生產環節可溯、生態環境達標等*為重要,而隨著農業標準化生產的實現,這些都不是問題。這就告訴我們,農產品質量提升的出路在于農業生產標準化。如果實現了標準化,就意味著建立起一套具有地方特色、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讓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的農業標準化工作體系,也必然使關乎農產品質量的生產要素全面達標,人們關心的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穩定提高,并極大推進農產品品牌的打造和影響力提升。
所以,應充分認識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對鄉村振興的引領作用,對更好滿足市場需求、市民愿望的現實意義,從產品提質、產業增效、生態改善、要素培優、制度創新等方面入手,大力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這是解決農業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戰略選擇,更是解決農產品質量不高、競爭力不強,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農民增收后勁不足等問題的有效抓手。
*后需要指出,高質量的農產品,既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堅持標準先行,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固然重要,但加強執法監管,提高違法成本,倒逼高質量農產品的生產與供給同樣必要。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