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發展是中國農業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關鍵,也是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重要抓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仍然面臨土地流轉、資金受限、自然災害、新技術推廣應用、農機具更新換代、烘干倉儲設備不足等現實困境。因此,我國還應繼續在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成方連片整合、優化農業支持政策、解決糧食烘干倉儲、創新金融和保險產品、做好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等方面下功夫,以期優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種糧環境。
*,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方便農業規模化和機械化生產。全面推進土地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統籌各部門統一規劃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基本標準,整合資金進行試點,為農業生產規模化、機械化和標準化創造前提條件。推進農村土地成方連片整合,為規模經營掃清障礙。一是在土地“三權分置”的背景下,各級政府或村集體應積極創新土地成方連片整合機制,繼續推行土地流轉、托管、代耕代種等模式。二是完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政府協助鎮村建立產權交易中心等機構,為不同主體提供產權交易場所。三是完善土地流轉或托管信息采集與發布,協助并組織不同形式的產權交易。要方便成方連片的土地流轉或托管,推動資產交易明晰化、規范化,提高產權交易效率。四是批準一定面積的倉儲晾曬場地,對于晾曬場地、農機具存放場地等土地使用權的審批,各部門應做好協調工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良性發展掃清土地使用障礙。
第二,因地制宜解決糧食烘干倉儲問題,減少糧食損失。首先,以項目為依托,優先解決規模大戶的糧食烘干倉儲問題,以低溫循環式烘干機械為主推機具,有條件的經營主體可以引進自動化、智能化水平較高的烘干設備,提升糧食烘干機械化水平;其次,根據糧食生產布局,以糧食收購企業為依托,或者以土地整體流轉的鄉村為區域,通過項目推動,建立區域性糧食烘干中心,解決區域內及周邊的糧食干燥問題;*后,堅持大型化與小型化或者固定式與移動式共同發展的原則,并且出臺相應政策加以扶持,逐步解決分散經營的糧食烘干倉儲問題。
第三,創新農業金融產品和農業保險措施,提高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一是開發政策性保險產品。針對種糧大戶推行保障糧食生產的新險種,擴大政策性保險的覆蓋力度,提高農戶的抗風險能力。二是加大農業信貸扶持力度。對直接從事糧食生產的規模大戶推行低息或無息貸款政策;通過激勵、考核等措施,鼓勵金融部門研發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傾斜的金融產品,滿足主體在不同環節的融資需求。例如:農資環節,銀行可與農資部門聯合,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貸款,解決農資環節的資金障礙;農機環節,銀行可通過分期付款方式,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服務主體*性付清的資金障礙。政府應幫助規模大戶在購置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業機械時提供信用擔保,降低信貸門檻,簡化貸款手續,并且積極探索有效的抵押、質押、擔保貸款新方式,切實解決農民貸款難、融資難等問題。
第四,吸引農業科技人才,做好農業技術研發和推廣工作。其一,各級政府應出臺相應政策,鼓勵和引導知識青年返鄉創業,支持家鄉建設。其二,通過項目支持、政策扶持等對返鄉創業者進行支持,逐步優化農業勞動力結構,保障農業生產持續健康發展。其三,政府部門應協助做好農業技術研發支持和推廣工作,協助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科研部門交流平臺,做好雙方信息技術交流共享工作。其四,基于共同合作、試驗等方式建立利益共同體,聯合建立技術研發部或試驗部,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新技術的認知和采納力度,增加技術推廣效應,提高農業技術效率。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