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沼氣為紐帶,上連秸稈利用、肉牛養殖,下延蕙澤田園綜合體及各類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蔬菜玉米種植的糧、畜、菜綠色循環產業格局,形成“秸稈—養殖—沼氣—沼渣(液)—有機肥—種植業(有機農產品)”的區域循環鏈條,這不是設想,而是山西長治長子縣綠色循環農業封閉示范區里真實存在的場景。示范區以綠野新能源、蕙澤田園綜合體、大地蔬菜公司、西漢專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為帶動主體,推廣了玉米機械化綜合配套集成技術,蔬菜穴盤無土育苗、兩網(遮陽網、防蟲網)覆蓋、“秸稈—養殖—沼氣—沼渣、沼液—種植”循環農業、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技術。
示范區位于山西長子縣城西10公里處的石哲鎮西漢村,依托該村的種、養、沼產業,上連秸稈綜合利用、肉牛養殖,下延設施蔬菜種植,形成了秸稈+養殖+沼氣+沼渣(沼液)有機肥+綠色有機種植的區域閉合循環模式。
依托示范區內綠野新能源公司的2000頭肉牛和300頭肉驢,以及已建成的1300立方米和正在建設的5500立方米大型沼氣工程,石哲鎮農戶將周邊1萬余畝玉米、蔬菜等秸稈運送到綠野公司,通過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將秸稈制作成飼料用于肉牛、肉驢養殖,產生的糞便經沼氣罐發酵產生沼氣,沼氣供西漢等村炊事、取暖清潔用能,沼渣沼液以低價提供給西漢、慕容、呂村的600余座1500畝蔬菜大棚、1000余畝露地蔬菜和300畝玉露香梨。各類種植專業合作社按照農作物生產需求,測土配方、統一配送、統一施肥。同時,應用殺蟲燈、防蟲網、黃藍板等專業殺蟲殺菌設備,推廣穴盤無土育苗、兩網(遮陽網、防蟲網)覆蓋、水肥一體化滴管等集成技術,農戶年可節肥、節水、節藥、節煤支出達1000余元,人均純收入達15600元。
通過秸稈離田回收制肥、制飼料,將玉米、蔬菜等秸稈焚燒污染變廢為寶,減少了亂丟亂燒、減少了秋冬季霧霾發生的農業污染源。同時利用土壤有益菌擴繁技術和無害化處理技術,高溫滅害、快速發酵,極大地提高了有機肥品質。此外,通過粉碎配方、高溫滅害、發酵制肥、有益菌擴繁等方式,制造符合國家標準的精制有機肥還田,形成秸稈粉碎+益生菌—生態飼料—飼養過腹—沼氣發酵—沼渣沼液+固液分理+秸稈—精制有機肥還田。
綠野公司2.2萬方大型沼氣工程全部竣工投產后,該模式年可消納秸稈4.15萬噸、畜禽糞便2.8萬噸,應用面積達1萬余畝,增施沼渣沼液有機肥6萬噸,年產沼氣800多萬立方,減少化肥使用量1600余噸、農藥使用量300余公斤,土壤有機質含量較2016年平均提高0.1%,土壤結構得到明顯改善,農產品品質得到顯著提高,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無污染、零排放、有機生態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模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