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橋街制定年度幫扶計劃*到戶到人,幫扶村公益和基礎設施項目,在五華縣安流鎮三江村開展“*扶貧*脫貧”工作,形成良好局面。
一是籌集各級和社會資金,落實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入184.03萬元實施村道建設,已完成3004米村道硬底化及棉洋河、琴江河岸村道邊坡整治以及5戶以上的居住點的村道硬底化工程。同時,優化村農業生產灌溉用水配置,安裝視頻監控系統,方便村民出行,提升治安技防手段。實施灌溉渠、排洪渠維修及排污工程,改善了基本生產條件。
二是積極開展特色產業幫扶項目,促進就業。幫扶務工收入較低的9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發展靈芝養殖,共投入約6.208萬元建設靈芝基地,種植靈芝6500株,當年收益2.24萬元,9戶貧困戶(共47人)人均可分紅約480元。扶持虎城產業和就業基地,優先吸納貧困戶在家閑散勞動力(大部分為弱勞力)。每年收益全部分配給貧困戶,合約期滿后本金返還村。今年柚子園套袋、噴農藥、采摘及靈芝產業提供約164個崗位,預期為貧困戶增加務工收入共1.968萬元。
三是制定可量化的分配系數和機制,確保“弱者”脫貧。在資產收益項目分配時,根據殘疾、勞動力多少與強弱、教育、醫療費用負擔輕重等,制定可量化的分配系數和機制,確保“弱者”脫貧出列。631資金投入漢光超順100萬元,合同期為2018-2022年,共5年,每年產生收益8萬元,其中70%歸有勞動能力貧困戶作為分紅,30%歸村集體收入用于新農村小修小補及扶貧濟困,有勞能力貧困戶人口53戶251人,每人每年平均可分223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