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云南省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推進會在昭通市昭陽區召開,會議總結了云南省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交流各地經驗做法,分析研究存在問題,對下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老百姓常說,“有錢才能辦大事”。一個家庭是如此,一個村莊其實也是如此。當村子有了集體收入,就可以去修水修路,就能提高村民待遇,就會讓村子變好變富。正是因為如此,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才必要且重要。
云南省在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方面,是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的,也是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的。推廣強基惠農“股份合作”經濟,探索“資源利用、提供服務、物業管理、混合經營”等多種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形式,省級財政每年單獨列支3億元支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這些實打實的措施所換來的結果就是,截至2017年底,云南省有集體經濟的村從2014年的6218個增加到8211個,提高了15個百分點。
成績振奮人心,但前路還需開拓。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當下,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已經成為推動農村跨越發展、引領群眾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環,可是部分村子沒有集體經濟或集體經濟實力不強的問題仍然突出,這就需要我們再加一把力,全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不斷增強村莊“有錢辦事”的能力。
首先要“做蛋糕”。村莊富不富,全看黨支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不能等著“天上掉餡餅”,而是需要村班子發揮作用,千方百計找準路子,鉚足了勁苦干實干。現在云南推出了一系列好政策,各村只要因地制宜用好政策,就不愁蹚不出一條路。當村集體有了收入的源頭活水,并且能夠不斷做大做強,集中力量辦大事就有了可能。
其次要“分果果”。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勢必就要面臨分配的問題。哪些資金要用于擴大再生產,哪些資金要用于村莊基礎建設,哪些資金要用來改善村民生活,這一道算術題必須要算好了。只有這樣,村級集體經濟才能始終保持活力,村民參與和服務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勁頭才會更足,村莊也才能在富裕的同時幸福又和諧。
再次要“建制度”。既然名為村級集體經濟,顯然就不是哪一家哪一戶的,而是整個村子集體的。我們不敢打包票說,沒有人會打村級集體經濟的主意,我們也不能百分之百肯定,所有的村干部就都是大公無私,這就要求我們建立起制度體系,讓村級集體經濟公開透明,*限度地造福于村、造福于民,而不是鼓了個別人的腰包。
總而言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當前農村工作和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只有把基礎打牢了,只有把工作做實了,每一個村子才都能“有錢辦事”,新時代的農村才會興盛蓬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