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安天下穩民生的戰略產業,必須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如何讓“中國碗”盛上更多“優質糧”,多年以來,河南鶴壁始終在探索——
該市曾累計創下25項全國糧食高產紀錄,先后榮獲10多張“國字號”農業名片;“浚單20”是黃淮海地區種植面積*的玉米品種;2017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3萬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600多元……
塑造一批“金招牌”,打造一批“新產業”,培育一批“新精品”,鶴壁市現代農業的蓬勃發展,為糧食豐收裝上了“大腦”,為農民“腰包”增加了厚度。如今,在這片熱土上,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探索“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鶴壁模式”
“種麥不澆水,莊稼就搗鬼。”一大早,家住??h衛溪街道付莊村的傅太華就來到??h30萬畝高標準糧田示范方內,為自己承包的200多畝農田澆水。刷電卡、輕啟開關,一臺臂長500米的大型指針式電動噴灌機緩緩前行。
不一會兒工夫,成方連片的農田就澆完了。“以前幾十口人得忙活三四天,現在我自己就干完了。”傅太華指著眼前的電動灌溉機說,這臺“大家伙”1小時能澆100多畝地,比傳統噴灌機的效率提高近2倍,節水超過六成。
2012年,老傅家的農田被納入??h30萬畝高標準糧田建設。緊抓全市對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集中改造的機遇,他率先流轉土地200多畝,成立了全縣*家庭農場。與土地打交道近40年的老傅,從過去組織全家老小拿著鐮刀、背著鋤頭下地干活,到如今一人就輕松掌管200多畝高標準糧田。他的故事,映射著鶴壁農業發展的深刻變遷。
打開手機里安裝的星陸雙基物聯系統程序,點擊實景監測,農作物長勢一覽無遺。“大田里有接收衛星數據的農田信息監控系統,可對苗情、墑情、農田生態環境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測。”浚縣農業局種植業科科長胡振方介紹,啥時候澆水、啥時候防治病蟲害,看看手機就一目了然,還能根據分析數據指導播種、管護和收獲。如今,這套系統已覆蓋鶴壁市所有的高標準糧田。
“生產裝備的不斷演變,使生產方式進一步規范化、標準化。作業質量提高、作業速度加快,實現了人工、能源、種子、農藥的高效利用,用藥、用水、用肥逐年遞減,糧食產量卻連年提高。”鶴壁市農業局局長金志廣說。
2017年4月,鶴壁市在全國率先與農業農村部簽訂糧油綠色高產高效整市制創建合作備忘錄。今年6月,該市60萬畝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區通過河南省專家組驗收——平均畝產達552.2公斤,在節水節肥的同時,產量和品質在全省均屬拔尖。
“依靠科技進步,鶴壁市深入推進優質強筋新品種、綠色防控新技術、農機農藝融合新成果的示范應用,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廣綠色高產高效技術集成模式和標準化生產,促進了種植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為更大規模、更高層次推進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探索了模式、積累了經驗。”河南省專家組在驗收時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農業信息化破解“三農”發展難題
春天種什么對?秋天賣給誰貴?買誰的農資服務*實惠……長期困擾鶴壁農民的這些農業生產問題,如今在該市農業信息化發展中一一得到解答。
“我們參與承建并運營著全省范圍內全部的3.8萬個益農信息社,通過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手段,使這一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平臺,為農民在‘三農’生產、農技推廣、農資買賣等方面提供科學、*的信息服務。”在全國*的農業高科技產業基地——中國(鶴壁)農業硅谷產業園,投資方農信通集團董事長李勇介紹,通過益農信息社內安裝的信息化設備,千里之外的農技專家可遠程指導農民開展農業生產,打破了時間和距離的界限。
作為信息進村入戶的重要舉措,益農信息社目前已形成“信息獲取+農產品交易+農情咨詢+遠程診斷+基礎服務+物流配送”的服務模式,實現了買、賣、推廣、交費、業務代辦、物流配送六大核心業務,將農業信息資源服務延伸到農戶,有效解決了農業生產各個階段遇到的問題,促進了鶴壁市現代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依托中國(鶴壁)農業硅谷產業園的支持,2013年,鶴壁市入選全國首批整體推進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目前,該市已建成益農信息社794家,在全省率先實現了信息進村入戶全覆蓋,累計為農民提供各類信息服務23萬余條,電商平臺交易額達14.57億元。
“在去年8月公布的首批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評估考核結果中,鶴壁市排名全國居首。”金志廣表示,眼下,鶴壁市正在與以色列的科研機構開展全方位合作,涉及共建新一代農產品安全研究與檢測實驗室、聯合創辦中以農業物聯網研究院等。目前,中以(河南)農業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已在中國(鶴壁)農業硅谷產業園正式成立。
唱響產業融合發展的“田園牧歌”
鶴壁市規劃的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共24個,目前已全部建成。
“寒露早,立冬遲,霜降刨薯正當時。”深秋時節,紅薯長到了一年中*甜的時候。在淇濱區鉅橋鎮崗坡村飲馬泉薯業合作社,剛從地里刨出來的紅薯很快就被運往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1200多家大型超市。
“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我們先后種植了蔬菜型、水果型、燒烤型、淀粉型、特色迷你型5大類共20多個紅薯品種,常年供不應求。”合作社負責人劉天河說。
該合作社所在的崗坡村屬山崗薄地,因常年干旱糧食產量很低。然而,在因地制宜種植了適合生長且經濟效益很高的紅薯后,老劉帶著2000多種植戶刨出了“金疙瘩”,年銷售額突破4000萬元。
飲馬泉薯業合作社的故事,只是鶴壁市發展現代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在鶴壁市明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冰蓮、三葉香、紫背天葵……這些平時聞所未聞的稀特蔬菜,正在被工作人員小心摘下,經分揀、冷鏈運輸,*終端上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居民的餐桌。
“我們培育的稀特蔬菜是論克賣的,主要面向一線城市的*酒店和大型超市。”該公司工作人員張俊艷說,僅種植三葉香這一項,該公司年收入就達數百萬元。
“立足農業資源優勢,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鶴壁市著力發展種養加、產供銷、內外貿一體化的現代農業,農村一二三產業正加速融合,休閑觀光農業、綠色食品產業等新業態蓬勃發展,產業鏈不斷延伸、供應鏈不斷優化、價值鏈不斷提升,農業效益顯著提高。”鶴壁市農業局總農藝師朱志清說。
建業綠色基地大棚內的鮮花爭奇斗艷,明昌農業開發公司的稀特蔬菜郁郁蔥蔥,中鶴羊場的杜泊綿羊蔚然成群……鶴壁市規劃這樣的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共24個,目前已全部建成。如今,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田園牧歌”正在這里嘹亮地唱響。
固本強基讓農業產業“旺”起來,深化改革讓農村要素“活”起來,多措并舉讓農民腰包“鼓”起來。正如鶴壁市明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瑞峰,原本在北京賣菜,后來回??h老家流轉土地種菜,如今又培育稀特蔬菜占領北京市場。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鶴壁市開辟了一條農業升級、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鶴壁航天美食香飄太空
永達集團的產品出口至日本、韓國、蒙古國等14個國家和地區。
在位于鶴壁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永達集團的榮譽墻上,一塊“國家航天員中心重點協作單位”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
“作為國家航天員中心重點協作單位,永達集團自2010年6月起,先后承擔了4個批次、93種航天食品的研發、生產工作。截至目前,已有47種永達雞肉食品‘乘坐’神舟系列飛船進入太空,在我國全部航天雞肉食品中占比超過九成!”10月30日,河南永達集團董事長馮永山驕傲地告訴記者,咱的河南老鄉、“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陳冬在太空中吃的就是永達提供的航天雞肉美食。
先戴上口罩、帽子和橡膠手套,再穿上連體工作服和膠鞋,“全副武裝”之后還需進行靜電除塵和消毒……經過一系列嚴格的程序后,記者走進永達集團航天食品生產車間。
“我們投資800多萬元建立了*企業技術中心,根據航天員中心要求,組織力量開展技術攻關,通過上千次反復試驗,先后攻克4項技術難題,全面掌握了航天食品生產的關鍵技術數據。其中,燒雞腿成為航天食品中*帶骨產品。”永達集團航天食品研發主管劉正偉介紹。
據悉,為了保證質量安全,所有航天食品的加工程序都要在無菌環境下進行。航天食品的生產和采用,就好像每年的高考題庫。專家負責“出題”,航天員中心再根據宇航員的身體狀況、營養需求,從“題庫”中選擇“考題”,*終搭配成符合航天員需求的營養套餐。
“如今,航天食品已不再是航天員的‘**’,我們正逐步將航天食品的技術工藝和配方在民用領域進行轉化,航天級雞肉食品正在‘飛入’尋常百姓家。”馮永山說,根據航天食譜生產的雪花雞柳、照燒雞腿等多種產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目前,“永達雞肉”已經成為鶴壁人介紹家鄉、推介家鄉的一張名片。該公司不僅成為肯德基、麥當勞指定的供應商,其雞肉食品還端上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北京APEC峰會、鄭州上合組織峰會等重大活動和賽事的餐桌。
不僅如此,永達集團的產品還沿著“一帶一路”,出口至日本、韓國、蒙古國等14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雞肉產品出口排名*的企業,并被評為全國規模*的“農業標準化*肉雞養殖示范區企業”和全國首批“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領軍企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
新聞關鍵字: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