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商丘市睢縣城關鎮袁莊村的大街上,道路潔凈,綠樹成行,紅黃花草點綴其間;竹籬笆、白圍欄規整了農家房前屋后;文化墻替代了殘垣斷壁,形象的宣傳漫畫和扶貧政策,引來人們駐足觀看;鱗次櫛比的樓房,庭院里花開四季,凸顯了小村別樣。來過袁莊的人都說,袁莊變了。
袁莊村由臟、亂、差,變得潔、凈、美;袁莊人由貧窮變富裕,這一切都得益于黨的扶貧政策,得益于溫室大棚里種植的果蔬花卉產業。
“一畝園十畝田”,10年前就開始琢磨種菜的王洪軍,怎么也想不透,自己辛苦一年扒拉的錢竟然裹不住孩子上學的學費,而且還成了村里的貧困戶。
按照*扶貧政策,因人施策,*施策,村里還讓他干老本行——種菜,但要改變原來傳統的種植模式。
王洪軍投入2萬多元新建了兩座占地4.5畝的標準化溫室,春季種芹菜、黃瓜,冬季種植荊芥、地瓜。天道酬勤,當年王洪軍實現了純收入近5萬元,圓了他的脫貧致富夢。
王洪軍成了村里脫貧致富的能人。他利用溫室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給村民以啟發。
隨后,村里探索實踐“能人帶動”“政府獎補”等產業發展模式。成立了韓國軍種植合作社、利農果蔬種植合作社,建成103座鋼管大棚、10座溫室大棚,吸納101戶(424人)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每戶每年分紅收入不低于1500元。對于自建大棚的76戶貧困戶,每戶補貼1萬元。通過種植無公害蔬菜每個大棚的種植純收入可達2萬元。為了拓寬產業鏈條,村里新建了蔬菜保鮮庫及蔬菜配送站,確保了產業的多元化,增強了抗御市場風險能力。
王永昌有一座占地兩畝多的蔬果大棚。從3月份開始,“綠寶”就進入了收獲季。“這一季‘綠寶’*貴賣到一二十塊錢一市斤,這一棚可以賣七八萬元,接下來還要種黃瓜、辣椒等,一年下來,一個棚年收入不低于10萬元。”有群眾幫王永昌算了一筆賬。
村里這100多座大棚,就是100多個“聚寶盆”。正如村里瓜農所說,“好勢頭,有奔頭,只要好好干,就會有好生活。”
有瓜、有花、有蔬菜,溫室大棚提高了人們的經濟收入,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習慣。2017年,袁莊村從貧困村出列,全村18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不少村民住上了新房,修整了庭院,在房前屋后種上了花草樹木。村保潔員盧娥紅說:“過去打掃大街衛生很累,每天都有垃圾,現在村民通過種植溫室大棚懂得有機、無機、綠色環保等,大棚管理的理念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
優美的田園風光還吸引了不少觀光客來此踏青、采摘。近日,河南雜文名家數十人來到袁莊采風,感嘆袁莊的變化,讓大家看到了鄉村振興的曙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