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40年前,我們通過農村改革拉開了改革開放大幕。40年后的今天,我們應該通過振興鄉村,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戰略決策和部署,楚雄彝族自治州應該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階段目標與具體任務,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以鄉村產業振興為重點。堅持以龍頭企業引領發展。引進農業龍頭企業,采取“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有效整合農村分散土地,在龍頭企業的統一經營管理下,促進農村產業現代化、規模化發展,幫助農民實現就地就業與增收。堅持因地制宜多元發展。結合本地資源、氣候、區位、產業等基礎條件,因地制宜培育和引進農業企業、文旅企業等相關市場經營主體。同時,結合打好*脫貧攻堅戰,穩步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發展現代規模農業、鄉村文化旅游、鄉村文化產業等多元化產業,有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與發展。堅持質量興農綠色發展。制定和實施質量興農戰略規劃,建立健全質量興農評價體系、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和考核體系,強化質量興農戰略的落地實施;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依托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塑造高原特色農業品牌,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創新,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延伸優質“米袋子、菜籃子、肉盤子、果箱子、食瓶子”5個楚系綠色食品產業鏈。堅持創新引領融合發展。依托農村豐富的資源優勢,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以創新創造為徑,以生態園區為形,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利用“旅游+”“生態+”“文化+”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依托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推動和發展火把節、賽裝節、野生菌美食文化節、三月會等民族文化節慶與特色文化產業。
以鄉村人才振興為基礎。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通過培訓,使農民群眾掌握更多的種植養殖及農產品銷售技能,有效提高農村群眾的生產、管理、營銷水平。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注重本地專業人才的挖掘和人才隊伍建設,扶持培養一批鄉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遺傳承人。充分發揮鄉村文化人才的作用,有效推動民族文化傳承和鄉村文化產業等非農產業的發展。健全農村人才引進制度。健全完善現代農業人才引進制度和政策,在符合農村宅基地管理規定和相關規劃的前提下,鼓勵和允許返鄉人員和當地農民合作改建自住房,營造各類農業人才和農業創客到農村創業創新的良好環境。同時,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改善鄉村創業環境,提供多元化的鄉村創業條件,吸引曾經“外流”的人才“回流”,引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駐鄉村。
以鄉村文化振興為靈魂。持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圍繞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和制度保障,有效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穩步推進公共文化建設。制定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基本服務項目目錄,重點圍繞文藝演出、讀書看報、廣播電視、電影放映、文體活動、展覽展示、教育培訓等方面,為城鄉居民提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大力弘揚*傳統文化。采取多種措施,挖掘、整理和傳承農村*傳統文化,強化鄉村歷史文化保護,開展傳統村落以及各類鄉村文物古跡、民族村寨、傳統建筑、農業遺跡、灌溉工程等遺產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工作,推動彝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以鄉村生態振興為關鍵。積極開展生態宜居工程建設。在完成654個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新創建2個*生態鄉鎮、8個省級生態文明鄉鎮和56個州級生態村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農村美麗家園。積極開展農村環境污染整治。將農村環境整治作為農村生態宜居建設的重點工作,持續推進。不斷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鞏固拓展實施生態立州戰略的成果,繼續實行更加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入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
以鄉村組織振興為保障。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堅持“分類指導、典型引路,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的工作原則,加大鄉村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力度,改善基層黨組織活動條件,拓展黨員發揮作用的空間和平臺。建立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黨費留存補助為輔、社會籌集為補充的保障機制,建立工作經費正常增長機制。積極推動農村村民自治機制建設。探索農村社區建設的可行路徑,繼續促進農村社區建設在深化村民自治、創新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改善農村公共服務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制定與當地民族、習俗相適應的村民自治制度,促進村民會議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村民的民主決策權力,加強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強化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根據當地產業發展實際,通過建立產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方式,將產業相同、地區相連的產業發展示范戶組織起來,促進產業資源的區域整合與抱團發展,推動相關產業的規模化、組織化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