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農業專家聚集四川省仁壽縣,現場觀摩由四川農業大學自主研發的“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新技術。專家考察認為,這項技術種養結合、間套輪作、綠色增效,是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用技術,有助于提高大豆單產水平,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楊文鈺介紹,禾本科—豆科間套作是世界公認的綠色農業生產模式。16年試驗表明,這種復合種植技術,玉米產量與凈作玉米相當,多收一季大豆,1畝地產出了1.4畝地的產量,更重要的是,降低了面源污染風險。同時,四川農大研制了與之配套的播種收獲機具,在國內率先實現了玉米大豆間套作機械化,為該技術的應用推廣創造了條件,連續12年被列為國家主推技術。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潘海平說,全省規劃以自貢、內江、南充等為核心的大豆優勢產區,集成推廣以“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為重點的綠色技術,探索形成了以龍頭企業、生產協會、種植大戶等為依托的產業化開發模式。去年全省大豆種植面積、產量均居全國第四位。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