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接著出臺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文件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梢姡l村振興是今后一個時期黨在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同時,鄉村振興也是億萬農民的期盼,對于我國的工業化、城鎮化以及擴大內需等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不斷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農村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保障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鄉村振興提出了總的要求,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幾個方面都離不開集體經濟的強力支撐。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據調查,經濟發達的農村,集體經濟就越活躍,產業發展也越好;從“生態宜居”來看,生態環境的改善與維護,也需要集體的力量來實現。集體的力量就是來自集體經濟。但是,實踐鄉村振興的集體經濟不能沿用過去的方式,應該創新集體經濟組織方式和經營方式,研究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充實農村集體產權權能。
農村集體經濟是有效凝聚民心的主要途徑
毫無疑問,鄉村振興需要凝聚民心,即凝聚村民之心。試想,一個村莊的村民都各奔東西、各自專心經營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誰還會關心本村的公益性事業?農村與城市不同,城市社區的公共產品、公共設施、公益性事業等都有專業部門和人員提供服務并負責維護,如衛生、治安、綠化等。農村則不同,一部分靠政府轉移支付,一部分靠村級自籌,日常維護基本缺失,這也是農村公共設施損壞較快的主要原因。人心散了,不但沒有人去主動關心維護,反而時不時出現損公肥私的現象。
所以,鄉村要振興,必須要振奮民心、凝聚民心,其有效途徑就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我國農村的土地制度是集體所有,發展任何形式的農村集體經濟,都必然會給全體村民帶來福利。集體經濟發展了,首先是能夠吸引村民積極參與集體經濟的經營活動;其次,村級集體的財富增加了,能夠為村民帶來更多的福利保障,為村民提供安全感和歸屬感。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能夠滿足農村居民較高層次的需求,從而凝聚民心。
農村集體經濟是農村公共產品的可靠來源
公共產品的供給是任何社區都不可缺少的,不管是城鎮社區還是農村社區。而農村社區,客觀上因其人口居住的分散性,導致了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也具有分散性,這就造成了農村公共產品投入成本較高,而利用效率較低。集體經濟的存在與發展,就是為農村居民謀福利的,集體經濟在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方面,可以說是職責所在,義不容辭。許多村莊的實踐也證明,集體經濟發展較好的地方,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也比較充分,村民的福利也更多地得到保障。
農村集體經濟是吸納外來資源的重要載體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各個鄉村不可避免地要吸納外來資源,主要是城鎮資源,包括資金、技術、項目、人才、文化、教育、醫療等,這些都是鄉村振興所必需資源。這些資源在鄉村不能只是匆匆過客,而應該落地生根。這就需要有承載這些資源的基礎和環境,能夠讓這些資源在鄉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個承載基礎就是集體經濟,以及由集體經濟帶來的鄉村向心力環境。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和環境,外來資源就如散沙一般,是一個個孤立的要素,融不進鄉村發展系統,形不成合力,也就不能發揮振興鄉村的應有作用。
外來資源大都是單一性的,而這些單一性資源發揮作用的條件是要求有系統性配套的。比如,即使某個人或單位有能力為某個村子全資捐建一家企業,那么也需要有落地配套,以及后續經營人才,如果鄉村有集體經濟這個基礎,一切就容易銜接,否則就如空中樓閣。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這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今后一個時期,會有更多的城市資源性要素源源不斷地融合到鄉村振興過程中去,那些有一定的集體經濟基礎的鄉村肯定會承接更多的城市資源性要素,會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希望這些地方能夠成為鄉村振興的排頭兵,更希望廣大的鄉村都能夠積極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