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指前鎮把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抓手,樹立“資金在網絡上監管,權力在陽光下行使”的理念,全面啟用農村“三資”信息化監管系統和農村集體資產產權交易平臺,實現農村“三資”管理公開、透明、規范,有效防止農村集體資產處置過程中的流失現象,確保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維護廣大農民群眾根本利益。
建好制度。為進一步規范好村級“三資”管理,指前鎮修訂出臺了《村級財務收支管理制度》、《村級民主理財制度》和《村干部離職離任審計制度》等相關規章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加強農村財務制度執行力度,嚴抓票據管理,以票管收,入賬及時,做到“票款、票賬”同步;嚴抓支出流程,按照“先申請、后審批、再記賬”的流程,規范列支辦公費、差旅費、業務招待費,規范困難補助、村級用工和工程項目支出程序,提高大額支出的民主性,防止不切實際的行為發生。同時,全面采用村級資金在線支付新管理系統,做到非現金結算對象、項目全覆蓋,實行收支業務兩條線,提升村級集體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抓好關鍵。借助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開通“指前鎮農村集體三資網絡監管平臺”,全鎮12個行政村的賬務處理都在網上進行,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的數據也可以在網上查詢,對12個行政村的“三資”運行軌跡進行動態、實時、全面監控,實現了數據實時傳遞、實時查詢、實時監控、提前預警。同時實行網絡化動態監管,對12個行政村的重大經濟活動進行無縫隙、全過程實時監控,有效防止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交易過程中的流失現象,杜絕村干部的微腐敗。
用好平臺。建立并不斷完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實現農村集體資產交易公開、公平、透明,全鎮12個行政村集體固定資產、資源性資產全部進入產權交易平臺公開交易,防止暗箱操作,從源頭上杜絕農村集體資產流失。同時,延伸農村產權交易內容,逐步將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含水利、綠化、亮化、村級道路改造等建設項目、一事一議等財政獎補項目等納入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招投標范圍,促進農村資源、資產、資金優化配置,實現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防止資產處置過程中的違紀違法行為,提高農村基層政權公信力,為鄉村振興和農民持續增收提供強勁動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