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全國人口的大流動和飲食口味多元化,食辣人群激增,并遍及大江南北。有的人出門在外,什么都可以不帶,但辣椒不可不帶,每頓飯不吃點辣椒,就會吃不香睡不著。
作為優質辣椒主產地的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高城村,順應消費市場的變化,積極實施辣椒*帶動戰略,按照“建基地、興市場、促加工、塑品牌、富群眾”的目標,努力推進辣椒產業化經營格局的形成。
一、多措并舉促進了辣椒產業發展
(一)高城村產業發展具體情況。高城村于2010年開始進行大規模產業結構調整,著力開展“一村一品”辣椒種植業,經過5年的發展,高城村已經成為華北地區首屈一指的辣椒專業種植村。種植面積上,由2010年的4650畝,發展到2015年的6500畝,輻射帶動周邊村、鎮種植,面積達到10萬余畝;銷售渠道上,由2010年的主銷韓國、四川、河南,拓寬到2015年銷往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銷往四川、河南、河北、陜西、貴州、云南、山東、廣東7省;經濟收入上,由2010年的全村經濟總收入3046萬元、人均純收入4600元,增加到2015年的全村經濟總收入5360萬元,人均純收入6244元。
(二)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為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發展辣椒產業,高城村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標準,即“田成方、路成網、林成行、土肥沃、水充足、保增收”。5年來,高城村“兩委”在各級各部門的支持下,新修機井8眼、大井30眼、聯戶打直插井300眼、增設變壓器6臺、埋設水管18000米,地埋線3000米、建橋2座、閘口1座;硬化了道路35公里;植樹3萬株;實現了應澆保澆,使農田成為排灌自如、旱澇保收的穩產高產田,為辣椒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抓好服務支持,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一是依靠農業技術單位,提供技術服務指導。高城村在山西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的支持下,制定并推廣了《辣椒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綜合高產栽培技術》,從栽種、套作、施肥、病蟲害防治、產品轉化等措施入手,對辣椒種植實行嚴格的標準化管理,提高了辣椒畝產量。二是建立合作經濟組織,推進產業化經營。5年來,高城村發展組建了6家農業合作社,全村有60余位農民經紀人活躍在育苗、收購、交易等辣椒經營活動中。三是開通門戶網站,全方位提供信息化服務。為加強全村農業綜合信息服務,高城村建設了門戶網站——忻州辣椒網(www.xzljw.com),方便農戶及時了解市場行情和價格信息,對外發布產品信息,對接終端銷售市場,擴大了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椒類生產經營大戶和農村經紀人的信息服務覆蓋面,初步建立了涉農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四)抓好新型農民培訓,走人才強村之路。加強科技培訓,提高務農技能,是發展辣椒產業、實現新農村建設目標、改變農村面貌的重要保證,為此高城村特別重視農民培訓。一是搞好學習培訓硬件建設。二是搞好技能培訓。在每年的農閑時間,開展為期一周的電腦知識培訓,5年來,累計舉行培訓班100次,培訓農民6000余人次,發放資料2.7萬余份。
二、破解辣椒產業發展中存在的難題
目前,高城村辣椒產業發展已經初具規模,辣椒基地建設成績喜人,并提出未來五年內,要加大科技力度搞好品牌戰略;加大水利投資,搞好服務體系;大力組建合作社,搞好流通;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延伸產業鏈條;全面推進辣椒產業的大發展。但在實地調研中,我們認為高城村在辣椒產業發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缺乏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辣椒屬于茄科作物,據了解,茄科作物的倒茬期一般為3-5年,對于高城村來說,目前7211畝耕地中,6500畝種植辣椒,出現了辣椒種植“無地倒茬”的局面,連年不斷的病蟲害,預防和防治難度不斷加大,從側面印證了此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二)缺乏龍頭企業的支撐帶動。眾所周知,強有力的龍頭企業帶動,是一個農村、一個鄉鎮、乃至一個地區發展的強大動力,沒有龍頭企業的帶動,僅靠個體經濟、區域經濟,很難實現一個產業的持續發展。(三)缺乏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高城村在辣椒發展規劃中,將發展主體和責任全部壓在了村“兩委”上,沒有充分調動各種資源、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比如,為有效規避市場風險對椒農的直接傷害,要建立“辣椒種植風險基金”。但對基金管理主體、監督主體、籌資方式、使用方法、申請條件等方面均未明確、細化,沒有強有力的組織承擔此項工作,保障基金的正常使用的管理。
三、實現辣椒產業的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
針對高城村辣椒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組織保障力量不夠、無龍頭企業帶動、缺乏“倒茬調地”、發展規劃實施細則不完備等情況,我們認為:要以黨委、政府為領導核心、以村“兩委”、農村合作社為主要力量,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辣椒產業發展力量的“統一戰線”;以解決辣椒“倒茬”、無公害認證、品牌推廣、建設辣椒種植風險基金為抓手;以辣椒交易市場為近期目標;不斷增強村集體和農民群眾經濟實力,爭取5年之內上馬幾個龍頭企業,實現辣椒產業的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構建強有力的領導體系。俗話說,“火車跑的快,全憑車頭帶”,縱觀我國各省、市發展中涌現出的新農村建設典型村、先進村,無一不是有著強有力的領導體系。形成村“兩委”為主導,各級政府齊抓共管,村合作社、全體村民支持配合的領導體系,為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抓好具體工作。一是抓好品牌建設。二是進一步依托農業科技,提高土地抗蟲害能力、產出能力。三是盡快完成無公害生產基地認證。四是建設辣椒種植風險基金。風險基金與保險的概念和操作方式類似,平時各戶繳納一定的費用,一旦遇到災情,動用基金進行救助,是一項惠農的舉措。(三)盡快建設辣椒交易市場。目前,高城村的辣椒市場已經頗具名氣,各地客商尊稱為“華北辣椒*村”,要在“軟環境”良好的基礎上,加快硬件建設,盡快建設出辣椒交易市場,既方便了群眾出售辣椒,又方便了客戶選購和交易,而且客戶紛至沓來、以商引商,能為高城村和我區帶來更多的機遇與發展,從近處看,至少可以帶動周邊鄉鎮的經濟發展;從長遠看,可以逐步帶動我區的農業規模化經營和農業的不斷發展。(四)群策群力,立足自身,上馬龍頭企業。俗話說“求人不如求己”“靠天靠地還需靠自己”,在上馬龍頭企業方面,我們建議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是要政府、社會、各種經濟組織積極幫扶,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引進一個大企業、大公司,帶動產業發展;另一方面,要強化“內功”,在抓好各項基礎工作的條件下,不斷增加農民、村集體、農村合作社的收入,而后通過政府支持、村民籌資、社會融資的方式籌措資金,選好項目,自行建設龍頭企業,一舉解決產業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實現產業的健康、科學、持續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