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業支持與保護政策體系中*主要、*常用的政策工具,各類農業補貼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助推器和指揮棒的作用,有力地促進了產業升級和農民增收。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并且由普惠制轉為向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引導幫助農民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但是,申請農業補貼也是需要一定條件的。有的農民朋友抱怨,自己明明遞交了申請,卻沒有拿到農業補貼。對于這個問題需要從多方面查找原因,分析對策。
一是要掌握好國家農業補貼申請以及發放的規律
許多農業補貼的申請是跨年度的,比如,山東省2018年的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項目,其實在2017年3月就已經開始申報項目儲備了。如果您上一年度申請上報了,補貼沒有批下來,不妨咨詢一下當地農業主管部門,看看項目的申報是不是還在儲備計劃中。對于補貼發放的時間,每個省和地區也是有區別的,比如一些扶持資金類的補貼往往集中在年中或下半年發送。所以,想拿補貼,要先把補貼發放的規律及時間把握清楚。
二是申報材料的完整性
首先是材料的字體、格式、裝訂都有一定要求;其次,申報材料的首頁*要有目錄,按順序列明。比如,申請書、申報表、補貼申請報告、企業及項目基本情況簡介、公司的營業執照、項目的可研報告及項目相關的資料圖片和企業相關榮譽等。如果是扶持項目,一定要在補貼申請報告中把該項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撰寫清楚。比如,是否有助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能否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能否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能否穩定農產品市場價格等,要寫得一目了然。還有一些項目申報,明確要求需要甲級資質的可研報告,如果您提交的是乙級資質的,補貼的申請肯定通不過的。
三是做好申請補貼項目的跟蹤
因為,農業補貼資金就那么多,僧多粥少,競爭非常激烈。此外,企業申報項目和本地財政扶持項目一定要對稱。舉個例子,你申報的項目雖然是國家公布的政策扶持重點,但不一定是本地財政規劃扶持的重點,那就會存在項目不對稱的問題。同樣的道理,每個地方扶持的重點也會有所不同。比如你們當地規劃重點扶持種植業,而你發展的是養殖業,那申報起來就沒有種植業的順利,資金肯定也沒有種植業的多。
四是農業補貼發放的規范性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農業補貼力度,但在有的省市,執行起來卻背離了政策初衷,靠關系拿補貼的現象也存在,影響了產業的健康發展。對于補貼的執行和落實不到位,需要職能部門進一步加強監管,也需要社會各界予以監督。
總之,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農業企業,一定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資質,做好龍頭企業或示范合作社等各種認證,這樣申報農業補貼的時候,會有優先獲得補貼資金的權利。作為普通農戶,要及時了解這方面的信息動態,及時申請補貼。作為政府部門,要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做法,將一些行之有效的農業補貼政策制度化,把農業補貼積極落實到位,讓其真正用到實處,能更好的落地生根。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