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守藝·旅游·鄉村振興——2018第三屆傳統工藝青年論壇”在蘇州舉行。來自國內4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百余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與會學者圍繞“守藝·旅游·鄉村振興”的主題,緊扣《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分享了鄉村振興案例,著重探討了非遺傳承發展對于振興鄉村文化的意義。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陳岸瑛表示,隨著中國現代化、城市化達到新階段,鄉村文化重建和傳統工藝振興成為了重要的前沿實踐領域。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院長趙罡提出,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人們渴望回歸田園生活和傳統的生活方式。這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根本的動力。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要將守藝、旅游和社區建設相結合,推動區域文化的復興。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徐藝乙提出,手工藝的發展來自于生活實踐需求,發展手工藝一定要遵循科學規律。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文化遺產系主任陳紅雨認為,傳承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保護文化多樣性、促進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以傳統工藝帶動鄉村文化振興,首先要保護當地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資源;其次要使傳統手工藝滿足現代生活要求,從而通過發展傳統手工藝,提升鄉村文化產業競爭力,促進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此次論壇由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聯合主辦。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