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你們這是丟的啥子東西,氣味好臭喲。”“我們這是在給獼猴桃施肥,因為施用的是畜禽糞便加工的有機肥,肯定很臭。”這是近日,一群正在地里勞作的村民對話。
一個名叫江榮富的村民介紹,他和其他20多個村民,都是長期受雇于該基地的工人,主要負責為獼猴桃除草、施肥、松土、修枝等日常管理,以及果子膨大期套袋、成熟期采果、裝運等。“老板除包我和工友們吃住外,每月還可按時兌現2000元勞務費。我們的年齡基本是五十到六十歲之間,這個年齡在外打工老板一般不會要了,選擇在家門口打工,既可照顧家里,又能夠掙到一筆錢,還是挺滿意的。”江榮富說。
蔣家山村黨支部書記王澤德說,獼猴桃種植基地位于該村二組,于2012年成立豐都縣騰飛獼猴桃股份合作社,注冊資金650萬元,共種植獼猴桃苗面積600余畝,以栽種綠色、環保、有機的紅心獼猴桃和黃心獼猴桃為主。
“基地采用‘農戶+合作社+市場’的發展模式,有社員40戶151人,固定工人30人、季節工人100人左右,就地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30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2人。”王澤德說。
據悉,蔣家山村二組海拔高度為900米左右,以前由于交通條件差,村民種地爬坡上坎,付出多收獲少,基本靠天吃飯,年輕人紛紛選擇了外出務工掙現錢。由于缺勞力,也缺技術,少部分村民將土地閑置甚至于撂荒。
針對這種情況,蔣家山村支兩委便動員農戶將閑置土地以每年800元/畝的價格,流轉給承包方,承包方以勞務的形式讓農戶進入企業工作,土地流轉+勞務收入,農戶每人每月可增收3000余元,而且旱澇保收,與土地流轉前相比,收入翻了幾番。
“即使不在企業務工的村民,因為把土地流轉了出去,不但從此不再撂荒,而且每年一畝地等于‘白撿’了800元,還可安心在外務工。”王澤德說。
該獼猴桃園四周環境獨立,不受外界污染,并配置有山泉澆灌的設備設施,采用牛糞和菜油餅有機種植,人工除草,土質疏松,腐殖質深厚。雖然眼下已過了采果期,但在合作社的冷凍庫房里,還儲存有少許貨源。記者品嘗后,感覺果肉酸甜適中、肉質細膩、清香怡人、口齒留香、回味無窮。目前,果子零售價為40元/公斤,深受消費者青睞。
“今年,獼猴桃總產量達到15萬公斤,可實現產值500萬元,凈利潤120萬元。果子成熟時節,除市民現場采摘消費外,產品還遠銷北京、上海等全國各地。”王澤德說,目前,工人為獼猴桃樹施肥即將結束,下一步就是修剪枝蔓,為明年增產增收打好基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