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行流鎮三義村蘿卜種植基地看到,20多名貧困戶正在收獲蘿卜,電商企業安徽壹號農倉工作人員在打包。“借助電商平臺把蘿卜賣向全國,我們已通過平臺線上銷售了30多萬斤,今天又推送*,爭取再銷售30萬斤。”安徽壹號農倉負責人李紅林告訴記者。
行流鎮三義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共有貧困戶168戶587人。今年夏天,按照脫貧攻堅“一村一品”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的工作目標,該村在潁泉區科技局的支持下,決定發展特色產業。村里流轉300畝土地種植蘿卜,包括碧玉、長青、鴨蛋脆、戀思等多個品種。
“三義村緊靠沙河南岸,土壤、水質非常適合種植蘿卜。雖然蘿卜品質上乘,但地處偏僻,加上當季蘿卜大量上市,三義蘿卜遭遇了銷售難。”三義村委委員李建英告訴記者。
三義蘿卜滯銷的消息引起潁泉區相關部門和愛心人士的關注,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各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公益組織、愛心人士都加入購買蘿卜的行列。
為了給三義蘿卜尋找更加穩定廣闊的市場,潁泉區商務局發揮自身優勢,動員商超企業采購,并通過水滴籌互助平臺線上銷售。截至目前,已銷售蘿卜200多萬斤,在電商平臺上*多*銷售1萬多單。銷路不暢的三義蘿卜,一下成了“網紅”。
“咱們的蘿卜能在網上暢銷,貧困戶的收益就有了保障。以前咱們都是在網上買別人的東西,沒想到現在能在網上把自己種的農產品賣到全國。”李建英高興地對記者說,蘿卜基地流轉的大部分是貧困戶的田地,田間管理也以每畝300元的標準包給貧困戶,貧困戶平時干活還有報酬,蘿卜暢銷了,貧困戶成了*的受益者。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