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蔥蔥的山林果園、白墻灰檐的聯排別墅、精致熱鬧的商業街、業態豐富的創業街……從長沙市區駕車北行,城市的喧囂漸漸遠離,一座恬靜優美的現代化村莊映入眼簾,這便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鄉村振興樣本——潯龍河生態藝術小鎮。
從長沙縣、長沙市重點工程,到湖南省、中央部委重點項目,長沙縣果園鎮潯龍河村一路升級,9年前的省級貧困村如今已是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歸雁”回鄉掀起改革
在充滿設計感的潯龍河生態藝術小鎮接待中心,潯龍河村黨總支*書記、湖南潯龍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柳中輝正與來自西藏的考察團交談,會客廳里還有幾撥來自全國各地的客人在等著他。
潯龍河村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其蝶變的故事:9年來,村級集體經濟增長了近100倍,村民人均收入增長了13倍多,潯龍河因此成為全國*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的鄉村振興品牌。帶來這場蝶變的人,正是生于斯長于斯的“歸雁”柳中輝。
七山二水一分田、閉塞貧困、致富無門,曾是潯龍河村的基本村情。
2009年,長沙市出臺政策加速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長沙縣大力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城鄉一體化建設。這一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柳中輝回到家鄉,凋敝的村落、窮苦的鄉親,深深觸動了他。經過一番思考,他作了一個大膽決定:留下來,帶鄉親們一起致富。柳中輝很快被全票推選為村黨總支書記,正式成為潯龍河的“領路人”。
擺脫貧困,*終還得靠產業發展。帶著鄉親們的致富期望,走馬上任的柳中輝發現,村里只有土地資源、生態資源,要發展只能從土地資源上做文章。
土地改革,成為潯龍河的突破口。通過土地確權讓農民土地資源變為資產,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宅基地置換使農民的資產產生價值,變身資本;通過土地變性征收,讓農民獲得土地收益,也引進了社會資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一招棋活,全盤皆活。“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游樂場、商業街增添了城市元素,青石板路、綠野木屋鄉味十足,吸引了大批游客。
“就地城鎮化”帶來幸福生活
兩行白墻青瓦的聯排別墅群,正面臨街,屋后有院子,旁邊有菜地——*次到潯龍河的人難以想象,這竟是村里的安置房。
2015年,賀彩珍成為*批搬進別墅的80戶村民之一。她在自家一樓的門面里賣起了擂茶,一年的收入相當于以前種10年地的收入。
“今年國慶黃金周,潯龍河村的停車場每天都停滿了車。外村好多人都羨慕我們,有些游客還開玩笑說,‘賀大姐,你們這里有招郎的不?’”賀彩珍笑著說。
湖南潯龍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湖南棕櫚潯龍河生態城鎮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聰球告訴記者,今年年底將有180戶村民實現集中居住,明年將啟動二期安置房建設,未來1800名潯龍河村民都將“就地城鎮化”。
“潯龍河不是一個項目,它是一個平臺。”柳中輝認為,潯龍河主要是搭建了一個在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創新平臺,解決了當地老百姓的“就地城鎮化”問題,讓他們在家門口既能享受城鎮生活,又能實現就近就業、安居樂業。這一平臺還吸引來自城市的人在青山綠水中創業,為城市居民打造了一個“回得去的鄉愁”。
五大產業融合變“輸血”為“造血”
在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村民可以享受征地拆遷等帶來的收益,但錢花完了怎么辦?因此,必須要建立長效機制,推動農村產業發展,讓農民實現就地就業創業,才能由“輸血”變“造血”。
潯龍河抓住地處長沙近郊的獨特經濟地緣優勢,兼顧農業、農村、農民利益,統籌生態、文化與小城鎮建設,布局生態、文化、教育、旅游和康養5大產業。
“我們打造‘綠色產業+特色小鎮’發展模式,同時形成產業全域化,讓游客能夠‘學一課、吃一頓、住一晚、玩幾天’。”據王聰球介紹,潯龍河還通過眾籌、入股等方式,引進了各類企業商戶200余家,覆蓋綠色農產品、影視文化、民辦基礎教育、職業培訓、兒童主題公園等各個領域,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集群生態。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活力潯龍將進一步展現在人們面前。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