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時節,浙江湖州德清的魚蝦養殖戶卻遭遇了一場“浮頭”危機,由于有的養殖戶已裝置智能漁業監控系統,報警及時,又在*時間將消息轉告了其他養殖戶,讓大家避免了一場已在浮頭或正欲浮頭的受損危機。有養殖戶在事發后稱:“今天凌晨要是沒有慶漁堂的及時通知,我的兩個蝦塘早已泡湯。現在完好無事!感謝感謝!!”
按照經驗,立冬不是立夏,天氣冷下來之后,水體中的溶氧量相對充足。水鄉居民都知道,抓魚*容易的時節是夏天剛到來時,天氣很悶熱,氣壓很低,這時水中溶氧量極低,魚在水中悶得慌,便游至水面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即便沒有抓魚經驗的人也很容易抓到有氣無力的浮頭魚。立冬時節的浮頭魚是很少見的,至少經驗中沒有立冬抓浮頭魚之說。
但是,經驗也有失靈的時候,尤其在如今大規模人工養殖的情況下,只要氣壓稍稍低一低,就極容易引發浮頭現象,尤其是在夜里,還下了一點雨,表面上雨水帶來了大量的溶解氧,而事實上,溶解在水中的氧氣于魚蝦也有粥少僧多的時候,今年的立冬時節,德清的水產養殖戶數月辛苦就險些被悄然下降的溶解氧毀于一旦。
更何況,魚蝦攝食與水溫、含氧量密切相關,魚蝦食多食少,隨時可能變化。比如,據報道,淡水魚在水溫28℃~30℃時,生長*快,飼料需求*;水含氧量在每升4~5毫克時,投喂飼料利用率*。問題是,這些數據書上寫得明白,養殖戶讀起來也明白,但做起來卻難以掌握,飼料投喂多了,水質太肥,增加水質管理和無用飼料的開支;投喂少了,又影響魚的生長。無奈的養殖戶,雖然懂技術,也會用技術,但是無法*地把控,又無法及時獲知時刻變化的水體數據,所以,實際操作過程中,仍然只能憑經驗。
然而,就是因為經驗,因為沒有及時掌握突如其來的變化,而成為失敗的因素。這次養殖戶成功度過浮頭危機,正是“不靠經驗靠智能”的成功案例。
現在,德清縣正大力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應用縣。據報道,通過智能物聯網、蟲情測報、莖稈微變化傳感器等智能系統,農戶坐在辦公室就能實現手機“遠程種地”;在奶牛養殖場,使用全自動的TMR配方系統,奶牛的日糧配方可以實現自動智能完成。雖然,從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來說,這種漁業智能系統還是初級的,但讓我們實實在在看到了它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以后的養殖戶,雖然依然需要豐富的經驗作支撐,但善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將顯得更加重要。安裝在魚塘蝦塘邊的傳感器自動監控水溫、PH值、溶解氧、COD指標,通過物聯網技術獲取數據,人工智能隨時提醒養殖戶進行各種級別的響應,必要時開出藥方一般的預警方案,養殖場只需按需抓“藥”和用“藥”就可以了。相信,以后的漁業智能系統,功能將日益強大,使用也將越來越方便。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