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順義區北小營鎮前魯村第二屆水稻收割節在一片水稻田里開幕。一群群來自北京市內的居民帶著孩子們,拿著鐮刀走向早已成熟的水稻,彎腰收割水稻,體驗京北地區流傳兩千多年的水稻農耕文化。
據前魯村箭桿河邊合作社村民介紹,今年這300畝水稻田還是選用香稻等優質品種,平均畝產稻谷大約在600斤左右,生產的有機大米,既香軟可口,又安全放心。這種有機大米的價格大約在15元一斤,已經成為前魯村民增收的一條主要渠道。
前魯村位于順義平原腹地,潮白河東岸,全村1000余戶,是我國東漢時期天文學家張衡的爺爺張堪引種水稻中心。相傳兩千多年前東漢漁陽太守張堪在北小營鎮開稻田8000余頃,把水稻種植技術引到北方,使百姓得以富足。如今,前魯村現有耕地500余畝,水田300畝,是前魯貢米“三伸腰”的產地。
前魯村村民仍然采用古時候人們用石灰浸種方法,以殺死種皮表面的有害病菌;育苗也是古法炒土育苗,高溫加熱育苗土壤,殺死土壤中的有害病菌、蟲卵及草籽;水稻成熟時,村民采用光線驅鳥,不破壞自然環境。村民們對水稻田病害的治理,也是采用生物方法和人工除草。2017年,村民們引進500只鴨子,在水稻田里稻鴨共存,鴨子既除草、又施肥;村民還種植40畝黃豆,作為鴨飼料補充。2016年,這些水稻田平均畝產500斤,2017年就達到800斤。
北京順義區北小營鎮工作人員還向記者表示,保護、傳承和利用好傳統的農耕文化、人文精神與和諧理念,不但在維系生物多樣性、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保障食品安全、促進資源持續利用、傳承民族文化、保護獨特景觀、推動鄉村旅游方面具有重要價值,而且對保持和傳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傳統特色,豐富文化生活與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基礎作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