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疆哈密市通過發展“農民+合作社”模式大力推廣機采棉。眼下正值棉花采摘季節,機采棉不僅使農業生產效率大大提升,品質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棉農利益也得到有效保障,全產業鏈呈現健康發展態勢。
伊州區大泉灣鄉是哈密市主要棉產區之一,大泉灣鄉22萬畝棉花16萬畝實行了機采棉。看著自己的100畝棉田喜獲豐收,棉農苗少林心里樂開了花:“今年棉花的長勢感覺還是比往年可以,花骨朵也大一些。”
棉農們都把在田間地頭工作的新型采棉機叫做“下蛋采收機”,因為采棉機能直接通過塑料薄膜將棉花打包,讓棉花不落地,提高棉花質量的同時,也為棉農節約了成本,讓棉農們告別了過去一腿泥、一身土的狀況。苗少林說:“100畝棉花往年需要11、12個人可能得兩個月的時間,今年有個5、6個小時可能就采完了,還是現在的科技發達。今年棉花機器直接采完,也省人、省工,直接打包。”
隨著機械化的推廣和土地流轉政策的大力實施,大泉灣鄉原有的小塊田并成了大田,進一步引導種棉戶成立合作社,統一采摘、統一收購。截止目前,伊州區大泉灣鄉全鄉土地流轉面積2萬畝,土地整合面積4000畝。通過機采棉,畝均節約成本500元左右。“現代高效農業”這個曾經棉農們都不太熟悉的詞匯,現在大家也常常掛在嘴邊、連連稱贊。哈密市祥騰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廠長劉先群介紹說:“機采棉一個是采摘快,省時、省工、省力。采摘它機子直接在地里*性采摘,再不經過人用手動了,農民現在從地頭上就能看見自己豐收的喜悅了,再不用進地了。”
大泉灣鄉圪塔井村棉農景彥東通過土地流轉,今年種植了2500畝棉花,經過科學的田間管理,棉花獲得豐收。看著棉田里奔騰忙碌的采棉機,一個來回就打包好一個2噸多重的棉花包,景彥東高興之余,也在為明年的發展做著新的打算,他說:“今年能收個1000多噸棉花,單采能到400多公斤。現在就想的明年要是條件成熟的話,就是再多承包一點地,干啥活都是機器,打藥、種,都是機器。秋天收的時候都是采棉機,我們自己又不用干,都方便得很。”
為進一步提高機采棉的規模化水平,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效益,大泉灣鄉還將進一步提高土地流轉和機采棉種植占有率,以“農民+合作社”模式,幫助農民實現增收。伊州區大泉灣鄉黨委委員、副鄉長買買提·巴哈爾介紹說:“引導咱們的這個棉農,把土地整合,整合起來以后便于種植機采棉。農閑時間,我們聯系相關單位的專家,請到咱們鄉上,開展培訓、種植方面的技術,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要達到咱們農民提質增效、增收致富的目的。”
據了解,今年,哈密市共種植棉花51.85萬畝,預計機采棉收獲面積達到20萬畝以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