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網Agronet編輯雜談】今年,我國迎來了*個農民豐收節,這是我國歷史上*個屬于農民自己的節日。
中國曾經長期處于農耕社會,農業耕植的經濟方式,不僅提供了可供生存的豐沃物質條件,更深刻影響了傳統的政治生活,熏陶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滋養了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并在農耕時代遠遠領先世界。某種意義上來說,中華文明的本質就是農業文明。
從夏商周至今,歷朝歷代都格外重視農業,從《禮記》中就有“耕籍禮”和“親蠶禮”的規定,并且歷代傳承。每年正月選定吉日,天子親自耕種;每年3月,則有皇后親自采桑喂蠶,以示重農之意。北京至今還保留著明清時耕獵和親蠶禮的建筑“先農壇”和“先蠶壇”。
建國后我們長期被吃飯問題困擾,*近看《文集》第八卷,研究討論農業政策幾乎占到了四分之三的篇幅,甚至專門就農業增產作出了“土肥水種密保管工”的“八字憲法”的具體指導。改革開放,也正是從農業政策作出轉變。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已將解決了吃飯問題,正在向滿足人民更美好生活需要買進,但是“三農”問題仍是黨和國家關注的重點問題,每年中央的一號文件,都是事關“三農”;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專門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書記多次提出“中國人的飯碗要端在中國人的手里”,今年更是設立了收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消息受到廣大農民的稱贊,農民豐收節可不是普通的節日,是中國億萬農民慶祝豐收的節日,也是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更是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