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臨澧縣合口鎮芭茅社區梅菜加工廠內,邵國林正組織村民將加工好的梅菜葉、梅菜心等梅菜產品裝上貨車,發往長沙及北上廣等地。邵國林說,去年梅菜出口多,今年主要是內銷,預計全年產值達6000多萬元。
梅菜,又名富貴菜,是廣東梅州、惠州地區特產。因其富含多種維生素,被定為“天然健康食品”。梅菜可獨成一味菜,也可作配料制成梅菜扣肉、梅菜湯等菜肴。
芭茅社區,原來是村,也不產梅菜,梅菜在芭茅落地生根,得益于村民邵國林。1979年,邵國林從部隊退役后,進入建筑行業,當起包工頭。2013年,積累了一定財富的邵國林回到鄉里,發現田地荒蕪了,年輕人都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老人許多上了年紀。
邵國林心想,要是能將荒蕪的田地利用起來、鄉親們又都受益就好了。當時,他遠在惠州的戰友發展梅菜產業風生水起。于是,邵國林和戰友商量,按訂單農業模式發展梅菜,他負責種植、加工,而戰友負責銷售。
引進梅菜產業的想法得到社區干部大力支持。社區黨總支書記鄧群明等黨員干部挨家挨戶上門做群眾工作,流轉土地。2013年,按每畝流轉費600元的標準,流轉200多戶村民的518畝土地。
梅菜生長周期為2個半月。當年9月份梅菜播種下去后,荒蕪的田地很快長出綠油油的一片。*次就收割了150多萬斤鮮葉,獲利150多萬元。第二年,梅菜種植面積擴張到1100多畝。現在,梅菜產業輻射到了周邊鎮村,面積達3000畝。邵國林還成立了臨澧縣新明發梅菜種植合作社,注冊“老合口”品牌,搭乘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順風車,梅菜產品遠銷馬來西亞、新加坡、德國等地。
梅菜產業帶動了大量中老年勞動力就業致富。67歲的蘇二姐,以前種植2畝作物,收入不超過2000元。現在,一年可獲得流轉費、務工費共計1.8萬多元。此外,在邵國林帶動下,常年在外務工的居民也紛紛回鄉從事種植行業,種植玉米加工飼料、發展大棚蔬菜等。村里再也沒有荒蕪的土地,重現勃勃生機。同時,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寬敞的村道亮起了路燈,新建民房如別墅一樣矗立在道路兩旁,成為當地一道靚麗風景線。
合口鎮黨委書記章興桂說,梅菜成了富農增收的“富貴菜”,今年,該鎮制定了梅菜產業發展3年規劃,投資200萬元完善相關配套,將梅菜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0畝,力爭產值突破1億元,將合口鎮打造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特色小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