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重慶大足城區今后的‘后花園’。”走進與大足城區緊密相連的棠香街道和平村,短短幾分鐘時間,便從城市來到了鄉村,寧靜替代了喧囂。放眼所見,一棟棟整潔靚麗的農房沿著寬闊的道路,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沿著道路前行,家家戶戶門前的仿舊花臺里,栽滿了海棠等各種花卉喬木,置身于這一個個小花園中,仿佛讓人來到了一個世外桃源。
“通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短短一年,這里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足區棠香街道相關負責人說起如今的和平村和惜字閣村,言語間滿滿的自豪。
鄉村環境整治,突出海棠、鄉土文化
“和平村及相鄰的惜字閣村,雖然離城區較近,但一直以來,和大家印象里普通的鄉村沒什么太大的差別。”棠香街道相關負責人說,以前,兩個村子的農房建筑風格差異大,加上一些房屋和地壩年久失修,較為破舊,不僅遠觀乏善可陳,近看也讓人覺得索然無味。
改變始于2017年。當年,棠香街道的和平村和惜字閣村被市城鄉建委納入農村改善人居環境市級示范片,兩個村共劃出了臨近城區的4.58平方公里區域,作為“棠香人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市級示范片的核心區,進行試點示范。
從那時起,市里先后投入650萬元資金,大足區也整合各類資金,同期投入1500萬元,以“海棠文化+鄉土文化”為主題,進行“三改三治三提升”,改庭院、改水、改路,并聘請了四川美術學院環境藝術系的設計團隊進行方案設計,著重挖掘該區域的海棠文化,突出人文藝術,重塑場所記憶,以生態化、鄉土化、藝術化的手段打造和平村入口等9個節點以及近200戶房前屋后環境。
在和平村可以看到,家家戶戶的房屋外,都用仿木材質的格柵進行了裝飾,不僅規范隱蔽了原有散亂的各種線路,也方便了今后農戶設置店招店牌,由于風格統一,讓原本普通的農房,變得別有一番風味。
在一些農房的墻面上,崇善向上、勤勞致富、鄰里和諧、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文明鄉風,以油畫的形式躍然之上,當地的名人也被鐫刻在了路邊頗具特色的擋墻上。
而在農戶房屋外的地壩上,原本破損的地方已經修復一新,每個地壩外還建起了一個小型的仿舊花臺,村民們在其中種上了海棠、三角梅、月季等各類花木,讓這些農村庭院成了一個個小花園,讓人覺得其不負“海棠香國”的美譽。“能住在這種環境里,城里人都羨慕得不得了。”村民郭大偉高興地說。
基礎設施改善,城里人散步散到鄉村來
如果說自家的環境改善,*受益的是村民。那么,各類基礎設施的完善,除了村民受益外,外來的城里人感受更深。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除了改善農民房屋地壩的環境外,公共區域的設施完善也是重中之重。”棠香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大足區配套的1500萬元資金,除了資助房屋和地壩改造外,還對鄉村的污水管網進行了整治,實現了污水的集中處理排放,讓人行走在鄉村,聞不到哪怕一點點的異味。
同時,大足區還圍繞鄉村旅游的發展,在示范區陸續建設了4個旅游公廁、3個停車場、5個休閑小廣場,并分別投入1000萬元和2800萬元資金,整治河道和公路,使示范區總投入達到6100萬元,讓示范區域功能設施快速地完善了起來。
走在整治后的鄉村道路上,不僅道路寬敞,寬度由原來的3.5米變為了6.5米,更重要的是,還很人性化地在道路上設置了專門的塑膠人行道、自行車道,走在上面,就像是在城里的休閑公園漫步一樣。
而這些改變,也確實吸引了眾多城里人,每到傍晚,與城區隔著一個小山坡的和平村和惜字閣村,就會吸引數千市民前來散步游玩。這也難怪,一到傍晚,不少朋友圈就熱鬧了起來,“走,去后花園走走。”
建公園改民宿,讓“后花園”名副其實
短短一年時間,示范片人居環境的改善,為其聚集了大量的人氣,基礎設施的完善,也為其下一步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鄉村旅游將是未來示范片產業發展的核心。”棠香街道相關負責人說,大足是“海棠之鄉”,在惜字閣村,他們就建起了一片150多畝的海棠園,今后將逐步擴大海棠園面積,栽植更多品種的海棠,真正讓“棠香人家”示范片“棠香”四溢。
同時,依托河道的改造,建設濱河公園,打造特色水車、座椅、涼亭、吊橋等設施,新建一個婚紗攝影基地,配套茶舍、咖啡館等,鼓勵村民大力發展民宿,不斷充實示范片鄉村旅游的核心競爭力。
“今后,隨著正在建設的旅游公路通車,‘棠香人家’示范片距離大足北山石刻和寶頂石刻的距離會縮短到3公里和6公里,將成為除城區外*的游客接待基地,加上平時城區的大量人流,示范區鄉村旅游發展的未來已是可期,‘后花園’之名,也更加名副其實。”棠香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