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鳴鑼開響,定向比賽運動員按批次從起點出發。天雖然下起綿綿細雨,依舊無法澆滅選手的參賽熱情。他們拿著筆、地圖等,快速穿梭在古村落中。運動員們矯健的身影穿梭在青磚綠瓦間,觀眾們熱情的加油聲回蕩在棧道巷房內。
近期,在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東里鎮樟林古港舉辦的萬人狂歡全民健身賽事——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落下帷幕,這是樟林古港第二年舉辦該項賽事。體育賽事的舉辦及推廣,為東里鎮乃至樟林古港的新農村建設錦上添花。得益于賽事的舉辦及宣傳推廣,樟林古港正走出一條依靠旅游、農業、生態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場體育盛事就是*綜合能力的考驗,澄海區注重用好手中的牌,連續兩年舉辦南粵古驛道定向賽事,每*都帶給人不一樣的驚喜。
古村落“顏值”更高“鄉愁”更濃
星羅棋布的潮汕古民居,滄桑而不失韻味的古巷道……金秋時節,一場由國家體育總局航空無線電模型運動管理中心、廣東省體育局主辦的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讓這個歷史悠久的古港熱鬧了起來。
為展現更有“顏值”、更有“鄉愁”氣息的樟林古港,東里鎮積極推進古驛道周邊村居環境綜合整治,南社村、觀一村等改造排水排污管網,塘西村、新興街村結合“百村示范 千村整治”項目,有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東里鎮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古港河及兩岸的環境建設是樟林古港一期保育活化的重點,古港河的治理是重中之重。古港河及周邊環境的成功改造治理,為該片區環境帶來全新的風貌。
近些年,樟林古港的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古港河水煥然一新,水質清澈。濱河步道古樸素雅,兩岸新修4個廣場,場地開闊,綠植遍布,景致*。藝術雕塑增添古港文化氣息,信息柱、指引牌、導覽圖等標識系統為到訪游客提供便利。保育活化后的樟林古港不僅成為本地村民休閑的好去處,更吸引了眾多海內外華僑、客人過來參觀游玩。
“相比2016年以前,如今古港的日均游客增長800%以上。伴隨著游人的增加,我們還積極規劃打造古港生態文化旅游區,著力提升品牌價值和商業價值,引導村民轉型開發民宿、餐飲、紀念品展銷等業態,鎮村經濟轉型發展一下子有了新的思路。”東里鎮的相關負責人說道。
古港“海絲申遺”工作緊鑼密鼓開展
據了解,此次大賽以古驛道為載體,采用“古驛道+體育文化+旅游+特色農業”等創新模式,精心組織策劃具有挑戰性、趣味性、參與性的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活化利用古驛道沿線歷史文化遺產,促進體育、旅游、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帶動*扶貧脫貧,實現古驛道沿線村莊振興。
通過舉辦賽事活動,澄海區不僅發掘“活化”了歷史故事,講好樟林故事,提升村民對歷史古跡的保護利用意識。利用比賽契機,該區還收集整理出新興街、西塘園等歷史故事,讓歷史文化與體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傳統古村落、傳統文化的保護及傳承,提升樟林古港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筆者了解到,樟林古港的保護建設,不僅改善了鎮村生態風貌,更提升了村民精神面貌,讓歷史得到傳承,價值得到彰顯,當地文化自信得到重建,令文化傳承發展得到進一步推動。
初步完成保育活化的樟林古港廣受群眾傳媒關注,當地歷史傳統文化再次進入大家的視線。樟林古港“海絲申遺”工作緊鑼密鼓開展,中山大學在新興街林園設立田野工作室,挖掘研究樟林古港歷史文化。2017年,錫慶堂、西塘等4處被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多個文化研究團體相繼前來調研考證。
大型仿真景觀紅頭船亮相古港河
樟林古港過去是粵東地區對外貿易的“通洋總匯”,對外通商的紅頭船云集,潮汕先民一批又一批地乘坐紅頭船遠渡重洋,經商謀生。這對于潮汕族群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跨越,他們面對海洋,開闊了視野,舒張了心胸,眼光放得更加長遠。
先民們乘紅頭船出海,從一開始就必須有拼搏奮斗,向外拓展的精神。他們首先面對的是海上航行的艱辛,他們臨危不懼,頂風而上,必須有這種勇氣和精神才能戰勝海上的滔天巨浪。來到異國他鄉,舉目無親,一切從零開始,唯有團結,艱苦奮斗,努力開創,敢為他人之不能為,才能站穩腳跟,謀得生機。總而言之,“紅頭船精神”是潮汕先民們創造出來的精神財富,是潮汕文化的精華,也是刻在潮汕人骨子里不滅的印記。
此次南粵古驛道聯賽汕頭站承辦方還特意在暖場節目中安排了潮汕傳統《潮州大鑼鼓》作為開場,營造濃烈喜慶的氛圍,而舞蹈《憶番》則再現潮汕先人出海過番謀生的艱辛歷程。
“架設在古港河上的大型仿真景觀紅頭船,是按原出土紅頭船原形1:0.6的比例進行建造,全長25米,船體*寬處7.2米,中間船桅*16米。主要是為了讓遠道而來的客人能夠真切感受到當年樟林古港紅頭船揚帆出海的壯觀景象,充分展示汕頭人民堅忍不拔的‘紅頭船精神’。”東里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