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數量龐大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對于任何國家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難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責任該如何劃分?什么樣的操作模式更可行?針對這一業內關注的熱點話題,植保中國協會和中國農藥工業協會近日聯合在北京召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國際研討會,分享并借鑒國際先進經驗。
巴西是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做得*的國家。巴西非營利性組織in?pEV的專家介紹說,巴西之所以能做到回收率達到80%,一是有立法保障,明晰各方職責,種植者需要對農藥廢棄包裝物進行三次清洗和壓制然后交回,經銷商提供回收點,生產者負責物流及合理的處置,政府負責監督檢查,各方形成合力;二是開展大量的宣傳教育工作;三是有一個高效運轉的信息系統做支撐。巴西從2002年到現在已投入將近2.7億美元,制造商、經銷商、農民等責任共擔,分別承擔85%、11%、4%的費用。同時將回收的材料進行資源化利用,做成蓋子、水管等不同的產品,形成了全產業鏈。
來自加拿大、德國、法國、韓國的相關專家也在會上介紹了各自的實踐經驗,雖然各國的模式不盡相同,但多方共同參與、污染者付費、生產者責任延伸、循環利用等都是一些重要的原則。
我國的浙江、上海、天津、湖南等地近年來也在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管理方面進行了不同探索,如上海就探索出了嘉定模式、崇明模式、奉賢模式和松江模式等。浙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已經達到了80%。目前,政府主導型、企業主導型、項目管理型是我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的3種主要模式,但都面臨缺乏可持續性的問題,缺乏資金、回收難、處置難依然是普遍存在的難題。
回收環節是整個管理的核心和難點,與國外的農藥包裝以大包裝為主的情況不一樣,國內以小包裝為主,并且類型繁多、材質不一,基本未使用水溶性或可降解的綠色包裝物,對后期的再利用和處置造成很大困難。農戶在沒有經濟刺激的情況下積極性不高,農藥包裝廢棄物目前作為危廢進行處置,也導致成本高、資金壓力大、處理能力有限等問題。
會上,不少專家建議,要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農民參與的回收處理體系,同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對農藥包裝廢棄物進行分類化管理,實行定點經營的限制使用農藥包裝廢棄物,按危廢進行運輸和管理;未實行定點經營的限制使用農藥,回收、貯存、運輸、處置都不按照危險廢物管理,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處置成本,減少資源浪費。
專家還建議,要從源頭上,鼓勵農藥生產者使用易回收、易處置的包裝物,尤其是水溶性高分子包裝物或者在環境中可降解的包裝物,逐步淘汰鋁箔包裝物。另外,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用大包裝,以更好地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工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