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習慣于用“民風淳樸”來形容對一個鄉村的美好感受。這種淳樸,體現在村民的一言一行中,體現在村莊的整體氛圍中,是鄉風文明的外在體現。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中,實現鄉風文明就是重要的任務。剛剛出臺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要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維護農村意識形態安全,激發鄉村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文體活動豐富精神世界
進入11月,不少鄉村進入了冬閑期,農事活動雖然告一段落,但是文體活動卻豐富起來了。近一段時間以來,塔城地區裕民縣江格斯鄉切格爾村充分利用基層文化陣地,連續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給冬日里冷清的鄉村帶來了熱鬧祥和的氛圍。
切格爾村成立了6支文藝小分隊,每家都有人參與,包括相聲、豫劇、模特隊、歌舞隊等,并請來縣文工團演員給大家現場指導。對村民來說,每周*的農民文藝會演,已經成為不少人的日常期待。大家結合鄉村文化、傳統民俗,唱歌跳舞、說相聲、唱戲曲,文藝能人紛紛登臺獻藝,好不熱鬧。
豐富的鄉村文化活動,不斷滋養各族農牧民的精神生活,激發鄉村發展的思想力量,作用不可小覷,這離不開新疆幾年來對基層文化陣地的大力構建。借助“訪惠聚”駐村工作,各地持續完善鄉村文化服務設施,村民活動室、文化書屋等場所陸續建設起來,為各族農牧民享受文化、娛樂、教育等資源提供了更好的平臺,農閑時節走在村里,“民族團結一家親”聯誼活動持續舉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讀黨報等活動讓村里“書聲瑯瑯”,體育比賽等各類文體活動一場接著一場,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村里的笑聲多了,村民的精神面貌改變了,團結和諧的氛圍越來越濃厚,基層的思想文化陣地正變得越來越牢固。
中華*傳統文化滋養心靈
走進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前進鎮小學,中華*傳統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孩子們在這里學習京劇、二胡、古箏、書法、國畫等傳統藝術,給學校增添了更加濃厚的文化氣氛。校長庫爾班·尼亞孜說,要傳承好中華*傳統文化,首先就要讓孩子先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孩子們才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讓孩子未來的路走得更遠。
這樣的景象,在新疆的鄉村學校,尤其是各地近年來大力建設起來的農村幼兒園中,已經成為常態。孩子們從小誦讀經典、學習藝術,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滋養,使廣大鄉村的文明塑造和文化傳承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學校的中華*傳統文化學習氛圍日漸濃厚,村子里也在發生著積極的變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越來越廣泛,“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日漸深入人心,村民道德建設不斷加強,鄉村道德文化建設正在改變著鄉村內在,改變著村民思想,塑造著更加文明的鄉風。思想道德建設不斷加強
村規民約曾經是很多傳統鄉村實現有效治理的基本遵循。如今,不少鄉村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既吸收傳統文明、又容納了現代理念的新村規民約,成為新時代塑造文明鄉風的行動指南。
2018年,和田地區墨玉縣吐外特鄉庫特來木村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制定《村規民約》,從維護社會穩定、民族團結、鄉風文明、義務教育、環境衛生、惠農政策、尊老愛幼等方方面面作了相應規范,清晰細致、有獎有罰,使得村民心中有規矩、做事有標準。村里利用夜校學習、組織座談等形式組織村民學習,幫助大家樹立文明生活、規范行事、團結進步的理念。老黨員麥麗開再迪罕·艾合麥提說:“大家一起學習、遵守村規民約,讓村規民約真正成為所有村民共同的行事準則,不再成為‘寫在紙上,掛在墻上’的擺設。”
在更多的鄉村,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致富能手、創業標兵、文明誠信農戶等群眾性創建活動正在積極開展,“文明鄉風進農家”等活動浸潤著越來越多的人,剪紙、墻繪、農民畫等鄉村宣傳載體正講述著新時代的鄉村風貌,文明的鄉風正在融入農牧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并轉化為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