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開遠市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市場需求,創新方式,用6000萬元專項基金撬動15.3億元社會資本投入高效現代農業園建設。建園兩年來,共有17家全國領先農業龍頭企業簽約入駐,一座現代化的萬畝農業園拔地而起。隨著農產品精深加工物流園區的推進,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藍圖正緩緩打開。
“沒有專項基金的扶持,我們不敢來投資,也不可能建成這個產業園。”一家做高原特色農業開發的企業負責人劉成坦言,開遠市羊街鄉黑泥地片區氣候條件良好,適宜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產業,更適合鮮切花卉種植,但是現代設施農業前期投入大、風險高,融資渠道窄,快速發展難,很多農業企業都不愿將重資產投向農業。
2016年,開遠市爭取到了國家發改委的6000萬元專項基金。面對一邊是懷揣國內領先技術,擁有穩定銷售渠道,不愿參與重資產投入的農業龍頭企業;一邊是擁有政策性基金,政府重復投入,又不見發展效果的現代農業。這筆錢,怎么用?開遠市以劉成所在的公司為主體,承接了這筆專項基金,政府監督企業使用政策資金進行土地流轉,完善基礎設施。企業以商招商,推進農業園建設,*后再由企業還本付息。幾經磋商,一個創新財政支農資金投入方式的理念產生了,同時還催生了一個高效現代農業園。
開遠高效現代農業園總投資15.3億元,規劃面積10000畝,一期建設5000畝,是以高端花卉種植為主,集優質蔬菜、特色水果和珍稀苗木種植,農產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電子商務、觀光休閑、創新創業服務平臺、云花創新中心等建設為一體的高效現代農業園。2016年12月啟動建設以來,已流轉土地5734畝,累計完成投資6.8億元,建成溫室83.5萬平方米。
劉成介紹,公司邊建園邊招商,采取完善水電路和土地平整后由企業自行建設使用、根據企業需求建好農業基礎設施后企業“拎包入住”、園區與入駐企業共同投資建設盈利后按出資比例享受經營分紅三種模式,讓入駐企業發展的精力和財力主要集中在生產經營領域。截至目前已有17家農業企業入駐,今年已生產切花6680萬支、種苗8600萬株、盆花190萬盆,實現產值2.3億元。
“我家還剩11.6畝的土地都流轉給公司了,田每年每畝1800元,地1400元一畝,一年一萬多塊的收入,而且是逐年遞增。”黑泥地社區居民李國亮說。
黑泥地社區黨支部書記錢保興介紹,土地流轉前,涉及村莊的農戶戶均耕地為5畝,年種植收入在1萬元左右,土地流轉后,農戶每年可獲得穩定的地租收入為7000元-9000元,按照戶均至少1名勞動力在園區務工,月收入平均為2000元左右,年務工收入為24000元左右,地租+務工收入為31000元-33000元,戶均增收2萬元左右,如1戶有2名以上勞動力到園區務工,增收幅度更大。
目前,園區有長期務工人員598人,季節性務工近3000余人次,32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就業。園區土地流轉農戶年戶均增加收入7000-9000元,長期務工農戶1人務工年均增收20000元以上,季節性務工日工資80元。
“通過高效現代農業園區的加快建設和帶動,目前我們集鎮和園區周邊村莊的人居環境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下一步還要規劃高原花卉小鎮、農產品精深加工物流園區,努力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態勢,使之成為羊街乃至開遠產業發展的引擎和發動機。”羊街鄉黨委書記陳勇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