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53.7萬畝耕地、80萬畝可利用草原、5.1萬畝水域、700余種植物等得天獨厚的資源,擦亮綠色生態、農墾文化、民俗特色這些農場招牌,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三河馬場借助全域旅游的“春風”,在堅持“生態立場、旅游強場”的道路上收獲頗豐,全域旅游格局初步顯現。目前農場從事餐飲、住宿和旅游接待的職工家庭達到70余戶,旅游業總收入突破2000萬元。
面對一步一景的自然畫卷,三河馬場立足自身資源,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多個項目順利落地,愛情谷景區的開發建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愛情谷位于農場第三生產隊轄區內,距場部中心區約15公里,驅車15分鐘即可到達。這里綠樹成蔭,蟲鳴鳥叫,微風吹過,送來陣陣花香,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更為獨特的是,景區內一些樹木自然生長為一個“心”形,如同一對戀人的心靜靜相依,吸引了眾多年輕游客的到來。為了加快景區的建設步伐,農場加強了與知名旅游企業的合作,開辟了旅游專線,先后建設了觀景臺、太空包等基礎配套設施,進一步增強了游客接待能力。
隨著不同類型景點的建成,農場旅游發展布局上形成了“三大片區,一條風景道”的空間格局。三大片區即場部中心區、護林地區、分場片區。其中場部中心區內有三河馬科技博物館、愛情谷景區;護林地區包含庫里喬維生態采摘園、葵花園、民俗家庭游;分場地區有狼圖騰蒙古大營、古城騎馬場、滑草場、戶外露營地等。一條風景道,是指從場部中心區到六隊的觀景公路,道路將白樺林景區、采摘園、葵花園與民俗家庭游串連起來,形成了一條近30公里的草原風景大道。
除了景區建設,農場還充分用好農墾文化這個寶貝,傾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文旅品牌。今年,農場在“三河馬”品牌商標宣傳推廣上下足功夫,將三河馬科技博物館整體對外承包,制作了“三河馬”牌馬肉干在場內和海拉爾地區進行銷售,并參加了呼倫貝爾市舉辦的“中國芥花油之都”當地特色產品展示銷售,在周邊市場引起了強烈反響。
隨著新的旅游業態的發展,在促進旅游經濟創佳績的同時,也促進了農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農旅融合發展在三河馬場已形成新態勢。
第六生產隊位于場部中心區以北30公里處上護林屯,這里山清水秀,旅游資源豐富,擁有“民俗旅游示范連隊”“百年木屋群落”等諸多名片。今年,六隊在橫貫轄區的公路沿線栽種了320畝向日葵,并成功舉辦了首屆上護林“葵花節”旅游推介活動。六隊黨支部書記沙忠峰說:“向日葵花海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拍照。為了展現農墾特色,我們還把聯合收割機、滅草機等農業機械放置在景點內,并預留了2公里景觀道,配套了1臺大型花車,以滿足不同游客的拍照需求。”據不完全統計,“葵花節”舉辦期間,六隊共累計接待游客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近13萬元,走出了一條“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的發展新道路。
通過發展全域旅游,當地職工群眾開設的賓館、家庭游、土特產銷售等產業也日益紅火。仙泉飯店、百年木屋、蒙鄉情、古城回族家庭游等農家樂商戶年收入平均達到了20萬元以上。同時,貧困職工也成為了全域旅游的直接受益者。以第六生產隊為例,在首屆葵花節舉辦期間,農場通過實施“生產隊+貧困戶”、“游客+貧困戶”等方式,引導困難職工從事當地特色農畜產品加工、銷售,月人均增收達5000元,讓他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