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廣度多維度推進,廣大鄉村正發生著歷史性的深刻變革。如何推進鄉村振興,特別是貧困縣區如何主動適應、融入并推進這場偉大變革,要把握好整體性、融合性、主體性、平等性和漸進性,奮發有為,久久為功。
整體性。鄉村振興涉及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諸多方面,這些共同構成一個全要素、廣領域、多層級、互促進的有機整體。在實施過程中要統籌謀劃、整體部署、協同推進,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厚此薄彼。當前,有些地方存在重經濟輕生態、重發展輕治理、重物質輕精神的現象,認為只要把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起來,讓農民的口袋富起來,鄉村振興就實現了,這種認識是片面和錯誤的。經濟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基石,但鄉村振興不僅僅是“有錢”就行,而是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既要有“形象”、也要有文化;既要有綠水青山、也要有金山銀山;既要講自治,也必須講法治和德治。這樣鄉村才能變得有活力、有人氣。
融合性。鄉村振興的路徑是融合發展。推進產業之間融合、農業與農村融合、鄉村與城市融合,關乎鄉村的長遠發展。推進鄉村一、二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發展農業加工業,大力發展倉儲、物流、包裝等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推進鄉村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發展農村電商,將小規模、小體量、較分散的特色農產品,通過電商有效集結起來、銷售出去;推進鄉村一、三產業融合發展,把農業變成農業旅游業,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業和休閑觀光農業。要推進農業與農村融合發展,把發展農業產業放到整個農村發展的大范疇中通盤考量,實現農業發展與農村發展互為促進、相得益彰。要推進鄉村與城市融合發展,建設好特色小鎮,讓它成為鄉村和城市的紐帶。
主體性。鄉村振興,主體在農民。農民既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更是參與者、主力軍。當前,一方面,農村空巢化、空心化、老齡化問題日漸突出;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習慣于政府“大包大攬”,農民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激發。鄉村振興,要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以提高農民素質、扶持農民、富裕農民為方向,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養職業農民為重點,著力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使其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鼓勵外出務工農民回鄉發展,為鄉村振興涵養住*穩固的人力資源根基。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通過下鄉投資興業、行醫辦學等方式,為鄉村振興引入“活水”。
平等性。城鄉是一個有機整體,城市和鄉村相互促進、共生共存。要大力推行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當前,鄉村基礎設施短板是燃氣、供水、垃圾處理、污水治理、電商物流等,要補齊短板,逐步消除城鄉基礎設施差異。大力推行城鄉公共服務互聯互通,重點是提升農村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學校教育等水平。大力推行城鄉要素互聯互通,完善、深化土地“三權”分置制度,把土地真正變成農民的財富來源。
漸進性。鄉村振興是一個久久為功的奮斗歷程,不能搞“一陣風”“一刀切”,更不能追求一蹴而就。就貧困地區而言,首要還是先實現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不同的鄉村有不同的優勢,要因村施策、分類推進。對于基礎條件、地理條件、產業條件等較好的地方,可以鼓勵先行先試;對于條件較差的地區,則要加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發展產業等投入。特別要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同時,還要把握好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系,形成“點上示范、片上提升、面上推進”的良好局面,進而帶動全域鄉村實現全面振興。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