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度貧困縣南召縣太山廟鄉梁溝村,有這樣一支隊伍:在創新創業的大潮中,他們年輕有為,弄潮逐浪;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他們返鄉歸巢,爭當先鋒。
說起以往的梁溝村,村里的老年人直搖頭。原來,梁溝村是南召縣深度貧困村之一,大部分年輕人外出謀生。
李偉就是當年“出走”的一批人之一,早些年他在河北省廊坊市置辦了一家家具廠,掙得人生*桶金,小日子過得志得意滿。2017年年初,他不顧家人反對,回到梁溝村流轉荒坡地種植600畝艾草,成立大艾艾草種植合作社,入駐村扶貧車間。
如今,大艾艾草合作社輻射帶動村里群眾種植艾草1000多畝,所生產的艾柱、艾條、足浴包等艾制品,每天通過電子商務銷售70單,月銷售額十多萬元,直接帶動貧困戶20戶。
像李偉這樣返鄉創業的青年先鋒該村有10位。
“青年人有創新動力、創業活力,只有讓外出年輕人鳳還巢,鄉村振興才有希望。”這是南召縣紀委駐村工作隊隊長張繼偉駐村以后常常思考的一個問題,2015年春節,他將這群*青年聚集在了一起。
31歲的郭長青回憶當時的情形說:“2015年除夕那天,窗外雪花飄舞。駐村工作隊隊長召集30多名回鄉探親的青年,談村情、談形勢、談現狀、談機遇、談未來,大家聽得熱血沸騰,心潮澎湃,感覺回鄉創業有底氣,發展有依靠。”
隨后,連綿不斷的回鄉潮開始了。返鄉創業的青年們自發建立梁溝創業精銳團,成為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先鋒團”。他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激活農村經濟。
郭長青在鄭州市代理4個飼料品牌。他回到家鄉創辦了恒晟養殖有限公司,縣政府、河南省農信擔保公司聯合授信50萬元扶持他養殖生豬1800多頭,一期項目帶動15戶貧困戶,通過務工或入股增加收入。
姜海洋、姜海軍兄弟倆在北京闖蕩多年,2016年返鄉投資200萬元成立了南召縣鑫達養殖廠,安置6名貧困群眾長期務工。
在上海拿著20多萬元年薪的任崇建回到村里,創建了河南源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把山里的農產品賣到大城市去;在外務工的王松回到老家,開辦了阿里巴巴農村淘寶站,幫助村民把本地特色農產品銷到全國各地……
梁溝村返鄉創業之風影響漸遠。來自云陽鎮唐莊村的王玲獻,帶著在北京務工的丈夫來到梁溝村流轉500多畝土地,投資200多萬元成立南召縣太山廟鄉云太蟠桃種植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周邊2個鄉鎮、10個行政村種植優質蟠桃1500畝。南召縣紀委駐村工作隊出資流轉30畝土地建立“扶貧林”,委托云太蟠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3年后果樹進入盛果期,銷售收入平均分配給全村67戶貧困戶。
梁溝村67戶貧困戶,在“先鋒團”的幫扶下,已脫貧51戶,剩下的16戶明年年底將全部脫貧摘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