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果樹青翠欲滴,一串串皇帝柑綴滿枝頭,一群群魚兒在水中暢游,一群群土雞在林下覓食……走進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界牌鄉貝芝頭村“心異農場”呈現在眼前是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這里有皇帝柑40余畝,畝產3500公斤,*一項產值112萬余元。”農場責任人朱開發一邊采摘皇帝柑一邊和筆者聊了起來。
朱開發曾到廣東省中山市打工23年,有了一些積蓄,他一心想自己創業。為照顧患病的父親,2013年12月,朱開發返鄉邊創業邊照顧老人。打工期間,他在廣東省中山市看到當地人種“皇帝柑”效益好,于是決定發展皇帝柑產業。他投入43萬元,流轉村后大貓嶺的80畝土地開始了創業之路。
朱開發開荒40畝土地,從廣東省中山市引回柑橘優良品種“皇帝柑”進行種植,通過5年科學管理,現已進入豐產期。“皇帝柑產量高豐產期達3500公斤,價格每公斤8元至10元,主要銷售廣東、長沙等地。”說。他的基地還帶動了12名貧困戶務工,每年支付務工人員工資6萬多元。
“我的土地租給朱開發有土地租金,打零工每年有5000多元,還可以照顧家里小孩。”村里的貧困戶59歲的練蘇英高興地說。她主要在基地從事除草、施農家肥等農事。
“我施用牛羊糞和花生、茶子餅等農家肥,皇帝柑品質好,口感佳。”朱開發說。為提高皇帝柑品質,他多次到廣西富川縣學習種植技術,同時,結合當地土地、氣候實際,邊摸索邊實踐,掌握了柑橘種植技術。
為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朱開發還將技術無償傳授給村民朱江紅。“我在朱開發的幫助下,2017年12月,我種植皇帝柑、沃柑等水果200畝,過兩年水果就豐產了,脫貧致富不是夢。”朱江紅高興地說。
“我80畝地,40畝種皇帝柑,35畝種水桃子優良品種永蓮蜜桃,還有5畝用作水果育苗基地。農場還有兩口魚塘,在林下養殖了土雞。”朱開發說。“蜜桃35畝,已有2畝進入豐產期,今年收入8萬多元;5畝水果育苗基地主要培育桃、李、枇杷苗年銷售5萬株,每株10元,收入50萬元;魚塘年產草魚500公斤,收入8000多元;林下出籠土雞500多只,收入3萬多元。”
近年來,江華縣將柑橘種植作為脫貧攻堅的有效產業之一,大力引進、發展柑橘種植。目前,全縣種植柑橘9.23萬畝,2萬畝已掛果,今年將產出柑橘3.6萬噸,年產值1.2億元,帶動2000多貧困瑤胞務工脫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