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保家鎮“清平茶”——紅茶曾遠銷加拿大,綠茶遠近馳名,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浸透了茶的氣息。
隨著時間的流逝,茶樹品種老化、社辦茶廠機構改革以及無人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使得曾經輝煌的“清平茶”逐漸退出市場。而近兩年的時間里清平社區的山茶又“活”了!一棵棵茶樹,不僅讓昔日的茶山煥發新活力,更讓村民有了致富增收的道路。
招商引資 重振茶廠
保家鎮清平社區4組的茶山一派繁忙的景象。放眼望去,連綿不斷的山頭上滿是辛勤勞作的人。
“這里拿根苗子過來喲!”
“快點給我們這邊運點苗來,栽不贏了!”
“今天我們栽白茶,再過幾年我們就能采茶葉。”
……
在白茶的栽種現場,70多名村民有說有笑,整個茶山都回蕩著歡聲笑語。
今年初,為重振茶廠,恢復茶山原本興盛面貌,清平社區通過多方招商引資,*終引進貴州茶商到清平茶山進行考察。在前后六次考察這片海拔380多米、面朝南、日照時間長、酸性土壤的茶山后,貴州一公司毅然決然的投資起了白茶種植。
“此次清平社區的招商引資是在去年成功引進浙江種茶商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力度招商引資,*終才有了公司進駐。”清平社區支部書記向光榮介紹。
團結一心 干勁十足
望著眼前這一片片復墾出來的茶山,向光榮滿是感慨。“你不知道,我們重振茶山有多費勁。”
向光榮介紹,為了能重新盤活這片茶山,讓其產生經濟效益,造福當地群眾,過去十幾年間,茶山種過桃樹、梨樹等各種各樣的經果林。每種*老百姓心中都燃起一把希望之火,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種植的經果林都不成“氣候”,*終以失敗告終,漸漸地老百姓也喪失了信心。茶山到底能發展什么成了清平社區的痛點。
去年,在經過多方考量,清平社區村支兩委決定重振茶山,既然過去“清平茶”能遠銷國外,現在肯定也能做到??衫习傩諅儏s不這樣想。“原來那么好的茶山都衰敗了,現在來弄肯定也不行”。
“可不要像桃樹、梨樹一樣喲……”
面對以往失敗,村民再也沒了往日的熱情,更多的是遲疑。對此,清平社區的村支兩委可是忙得夠嗆,通過走家串戶、群眾會、院壩會等多種形式積極說服村民。“功夫不負有心人呀!”向光榮長舒一口氣。
為什么現在村民的積極性如此高呢?
這要歸功于去年成功種植的380余畝白茶。產業落地,不僅造福了家鄉人民更是為子孫后代造福,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也真真切切地能預見到茶山的發展前景?,F在的清平社區3組滿是開花的白茶,家家戶戶都把白茶產業當作自家的事業來干,干勁十足。
6月20日,清平社區召開群眾會,3組村民黃中華在會上主動帶頭流轉土地以支持社區發展白茶種植。一年之前的他還是眾多不理解、不支持白茶種植的村民之一,現在卻每天都帶著家屬在茶山務工,跟王德碧、李益章等人成了種茶隊伍中的一員。
就近就業 村民成“上班族”
去年清平社區3組的白茶種植加后期管護解決了清平社區二三四組的全部留守在家的剩余勞動力,公司人性化管理、每月按時兌現工資更是讓村民心里樂開了花。
今年,清平社區4組發展白茶480余畝,眼下只剩20畝地未栽種。“明天我們的白茶栽種就可以結束了,然后開始給白茶剪枝。”向光榮說,后期清平社區將以“農戶+公司”的模式,帶動老百姓自發地將土地用來發展白茶種植,公司將免費提供技術服務、技術培訓以及原材料的收購。此外,社區還將成立勞務合作社,和公司進行對接,讓公司解決社區剩余勞動力,帶動當地老百姓致富。
“新增的480畝白茶,除草、施肥等后續管護每天需要40人左右,村民每人每個月在基地務工時間能長達18余天,每天80元工資,每年每畝地的勞務投入需要在八千元以上。進入豐產期,每畝地需要2個人同時摘茶,真正實現家門口就業。”向光榮說,如今,村民們和茶山一樣,重燃激情,成了茶山里的上班族,對于未來茶山的發展也是信心滿滿。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