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突如其來的寒流使氣溫急劇下降,可是在山東聊城陽谷縣張秋鎮許樓村許福凱的溫室大棚里卻溫暖如春。走進棚內,只見西葫蘆秧密密匝匝,綠意盎然。
許福凱是一個有十多年蔬菜種植經驗的老手,現在種著一個135米長20米寬的高標準大棚。這個新式大棚許福凱投資20萬元,面積比原先種的兩個拱棚加起來還大。“投資比較大,但很劃算。新式大棚與舊棚相比,具有采光好、提溫快、蟲害少的優點,蔬菜質優產量高,一年下來,可收入10多萬元。”許福凱說。
許樓村由于發展蔬菜產業比較早,大棚棚齡大面積小,存在設計落后、效益低下、布局分散等問題。后來,該村在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積極穩妥推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興起大棚“升級熱”。目前,全村蔬菜種植面積達400多畝,200多戶村民中半數以上種植大棚蔬菜,許樓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大棚村”。
與許樓村這樣的傳統大棚種植村不同,張秋鎮的王營村卻是一個新興的大棚產業村,當地的農民剛剛嘗到了大棚種植帶給他們的甜頭。2017年,張秋鎮在該村規劃建成110余畝的蔬菜大棚示范園,依托“鄉土能人”成立寓意蔬菜家庭農場,建設高效集約蔬菜溫室20座,采用全鋼架結構,配備水肥一體化、自動卷簾機、智能滴灌等設施。“卷簾、放風、澆灌這些耗費人工的地方,現在只需要打開開關就能控制了。”寓意蔬菜家庭農場負責人王太龍說,“基地生產的綠色農產品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我們與超市和學校實現產銷對接,每斤菜能多賣兩三毛錢。”
隨行的張秋鎮副鎮長洪懷勇告訴記者:“在推動大棚產業發展上,我們鎮通過優惠政策引導,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建棚積極性。只要是群眾有意愿搞大棚種植,鎮里統一協調土地和貸款,聯系施工隊伍,進料、建棚,主體框架起來之后,再讓他們自主種植。”
許樓村和王營村的變化是張秋鎮發展大棚蔬菜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張秋鎮黨委、政府大力實施現代農業富民戰略,高度重視蔬菜產業發展,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扶持辦法等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新技術、新品種集成運用,全力打造設施蔬菜產業帶。去年以來,全鎮規劃建設高效集約蔬菜溫室基地9個,流轉土地1184畝,新式大棚成了農民眼中的“香餑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