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它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環境的改善,關系到國民素質提升、社會文明進步,關系到中國的國際形象。
2017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區、城市要抓,農村也要抓,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目前,“廁所革命”正在成為當前中國大規模和大面積推進的一項民生工程。
我們了解到,各地因地制宜推進“廁所革命”,積極構建長效管護機制,破解地域民情難題,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構建長效管護機制
湖北省鐘祥市地處漢江中下游,是國內經聯合國命名的三個世界長壽之鄉之一。今年以來,鐘祥市把推進“廁所革命”、改善人居環境作為踐行“兩山”理論、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著力打造“青的山、綠的水,長壽鐘祥生態美”。
思想不通,萬事皆空;思想到位,事半功倍。在總書記關于“廁所革命”的重要指示下,鐘祥市雷厲風行強措施、風雨無阻抓落實,現已建改農村戶廁7.85萬座、農村公廁244座,初步實現“旱廁基本廢除、糞污找到出路、農廁完善服務、機制完全同步”。
要想管得久,機制必須有。鐘祥市重點構建四大機制,確保長久長效。
建管資金多方籌。堅持先動手、后伸手、保證不空手,明確多方籌資途徑,計劃籌資3.2億元“以獎代補”。現已落實省級債券資金2億元,下撥財政資金5670萬元,市直單位包聯幫扶2000萬元,確保了有人干事、有錢辦事。
日常習慣積分管。將改水改廁、廁所衛生、清潔綠化等納入村民積分制管理,實行大評小獎、積分兌獎,促進村民“文明變成習慣、習慣更加文明”。
常態管護專班干。建立村級農廁服務管理站,組建服務隊,配套吸糞車,建設沼氣站(池),生產生物肥,確保糞污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生態化排放。過去是“糞便靠雨刷、污水靠蒸發”,現在已“糞便變資源、污水變清泉”。
工作推進評比激。嚴格督查考核,每月排名通報、每季度觀摩小結、年終績效考評,倒逼快改快建。今年已考核5次、觀摩2次,有效促進了改廁進度和質量。預計3年改廁任務,今年底前可完成70%以上。
近年來,山東省淄博市實施的長效管護機制堅持建、管、用一體化,可圈可點。淄博市《關于加快建立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后續管護長效機制的意見》的出臺,引導區縣、鎮村按照有場所、有牌子、有車輛、有人員、有電話、有制度、有經費、有配件專柜、有活動記錄、有糞液利用的“十有”標準,構建了“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有償服務”的管護體系,帶動了農村清潔衛生,促進了農民生活方式轉變和生活質量提高,為打造“廁所革命”的齊魯樣板作出了新的貢獻。
兼顧地域民情難題
農村改廁工作必須立足農村實際和百姓需求,因勢利導,才能破解鄉村環境治理的難題。
在我國廣大的東北地區,冬季冰凍期較長,凍土層深度達到1.5米以下,防凍省水成為一個突出難題。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按照“政府引導、試點先行、因地制宜、整體推進”的思路,廣泛宣傳發動,全力抓好農村改廁工作,*個主攻方向就對準了防凍省水技術。
通過多方征求意見,九臺區決定廁具地下部分采用罐裝三格式化糞池,便器采用新型節水陶瓷材料,單次沖水量僅為2.5升。為了探求改廁實效,九臺區先期在紀家街道選取16戶居民進行改廁試驗,采取了超越凍層、深埋罐體的辦法,效果不錯,為農村改廁全面推廣樹立了信心,奠定了基礎。
為了打消改廁過程中群眾出現的“傳統習慣不想改、刨墻破土不愿改、擔心效果不敢改”等顧慮,九臺區通過廣播電視、印發資料和實地觀摩等多種宣傳形式,幫助群眾講明改廁的經濟效益、健康效益和環保效益,使群眾從“要我改”轉變為“我要改”,提升了農民的內生動力,使之主動參與農村廁所改造。
除了技術上的攻堅克難,廁所的選址問題也很重要。福建省莆田市委、市政府近年來針對此難題的創新舉措,可資借鑒。
利用公共用地建。規定在綠地、步道等公共用地必須配套建設公廁,村部、宮廟、戲臺等廁所必須對外開放;原有旱廁就地改。農村人口集中地段旱廁一律推平整治、就地新建;片區建設強制配。幸福家園、美麗鄉村等新村建設,必須配建公廁;打造景觀解民憂。結合鄉村旅游,出臺文件統一公廁外觀、內飾樣式,融入莆田紅磚厝建筑元素,打造景觀公廁、旅游公廁。
近兩年,莆田市拆除旱廁3.2萬座,基本消除農村旱廁;新建改造三格式化糞池7.6萬戶;新建550座鄉村公廁,完成率全省*。“廁所革命”極大提高了農民生活品質,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促進了流域水質提升。匯聚莆田主要流域的木蘭溪入選“全國十大*美母親河”。
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農村改廁對于改善農村人居衛生環境,優化農村投資和旅游條件,轉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北京市作為一座*的國際旅游城市,人口密集,國內外游客眾多,旅游“公廁”經常難以滿足基本需求。北京市順義區堅持把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生態工程、文明工程,按照“新建一批、提升一批、改造一批”的思路,健全完善政府推動、部門協作、全民參與的工作機制,有效滿足了農村地區群眾對農村人居環境的新期待,成功樹立了干凈整潔的首都形象。
在一系列舉措中,順義區的“五個化”建設目標成為“廁所革命”的亮點。
資金效益*化。累計爭取市級資金696.7萬元、區級資金546萬元投入“廁所革命”建設;補齊短板目標化。以游客接待量大的A級景區和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較差的民俗村等作為建設重點,保證游客峰值順暢;設施功能合理化。充分考慮了男女廁位比例、兒童如廁和護理、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如廁問題;景觀設計融合化。將建筑風格與周邊環境相結合,內部裝飾和墻壁文化深度融入順義歷史文化、地方民俗風情以及景區品牌化元素;服務游客便利化。全區4A景區旅游廁所已經納入高德地圖“全域旅游”廁所導航版塊,并在旅游標志、標識系統建設中,廁所標識清晰、明確。
“一廁、一景、一文化”的理念在順義區成為現實,截至目前,共建設旅游固定廁所340座、移動廁所278個,為高效培育“舞彩淺山登山文化節”“桃采摘節”“冰雪溫泉狂歡季”等旅游項目提供了良好環境。
如果說順義區是在“點”上取勝,那么江蘇省沭陽縣則是在“面”上見長。
沭陽縣在“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對農村改廁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提出“三個結合、六個優先”原則。
具體說來,即是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及村莊規劃實施,結合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實施,結合農村改水工作實施;優先在主要交通干道沿線鎮、村實施,優先在開展衛生鎮(村)創建的鄉鎮實施,優先在惠農資金投入能夠整合的地區實施,優先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比較適宜改廁的地區實施,優先在群眾認可度高的地區實施,優先在農村改廁普及率較低的地區實施。
近年來,沭陽縣農村衛生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群眾滿意度也逐年提高。
小廁所見證大民生
根據世界廁所組織提供的數字統計,每人每天上廁所6到8次,一年約2500次,一生約3年在廁所度過,女性還會更長。
廁所及相關問題是中國社會一個長期難以繞開的困擾。遠的不說,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上世紀90年代,我國就自上而下地進行過一系列廁所改良實踐,該時段開展的愛國衛生運動,聚焦的是預防和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功能和作用。在城市地區,確實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就,但是在農村,并未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很多農村的廁所依然是“百米臭熏天,路過捏鼻尖,進去踮腳走,一鼓作氣完”的尷尬狀態。
如今,“廁所革命”的到來,讓大部分農村能夠告別那些“味道”濃烈的日子。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總書記曾經指出,民生工作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從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出發,著力改善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抓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大勝,我們就能在諸如“廁所革命”的努力中,不斷改善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環境,更好地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