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湯原縣,一提起粉條,很多人就會想起遠近聞名的“粉條村”香蘭鎮*村,經過十多道工序純手工工藝制作出的粉條讓村民們走上了致富路。每到收獲季節,銀色的粉條瀑布般懸掛在農家院落,恰如一副美麗的水彩畫,生動地展現著“農業發展、農村富裕、農民幸福”的遠景。
近日,在黑龍江湯原香蘭鎮*村崔長有的家中,老兩口正在忙著把粉條裝袋,老人說:現在農閑時節不再閑了,兒子兒媳忙著送粉條,而他和老伴則忙著在家把這些粉條分裝成袋。
崔長有做粉條已經有14年,每年8、9月份土豆收獲后,就是他家*忙碌的時候,從收土豆到制成粉條需要十多道工序。清洗、過濾、發酵、和面、曬干……每一道工序聽上去很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相當復雜,而且也有很多的講究。“由于生產的粉條品質好,許多外地的客戶都來預定,交易額也逐年增加,這粉條真正成了咱農民增收致富的‘金條’。” 崔長有指著堆滿倉庫的粉條說。
由于粉條廠每年只有8、9月份開工,避開了農忙時間,這讓很多貧困戶能夠在不耽誤種地的情況下,出來打工增加收入,僅崔長有一家粉房就可以接納6、7名貧困戶。
目前,香蘭鎮*村共有9個粉房,年產總量在30萬斤左右,按照今年每斤6元的收購價格計算,就可創造60余萬元的總產值,同時還帶動了馬鈴薯合作社的發展。香蘭縣長久村粉條業的發展讓部分農戶先富起來的同時,也為村里的70多名貧困村民創造了就業機會。
崔長有說,現在村里有了馬鈴薯種植合作社,又支持大家進行產業化發展,這都是加工和銷售粉條的有利條件。他計劃擴大生產規模,實現粉條加工的規模化和專業化,為一些困難戶排憂解難,主動幫扶他們走出困境,帶動更多村民靠土地致富,把土豆疙瘩變成黃燦燦的 “金條條”。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