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上臺的是1號選手,我們先請工作人員稱重,然后讓專家從色澤、口感、體形等方面嚴格打分。”河南獲嘉縣太山鎮,28位蔬菜種植大戶手捧自家地里出產的大白菜,興致勃勃地來參加“斗菜”大賽,豐收的喜悅掛在眼角眉梢。
農歷十月,正是北方冬季“當家”蔬菜——大白菜的上市季節。早在明代,河南獲嘉一帶就有種植大白菜的傳統,2010年,河南獲嘉白菜獲得農業農村部(原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兩家當地龍頭蔬菜種植合作社取得中國綠色食品證書。
“21斤8兩!葉色濃綠而透亮,葉片大,莖小,包心緊,菜球瓷實,體態勻稱,質地脆嫩,口感發甜。來自沙窩營村的張艷琴成為本屆‘白菜大王’!”主持人宣布。
一手捧著白菜,一手拿著獎杯,新晉“白菜大王”張大姐稍顯吃力:“沒想到今年大白菜長得這么好,一顆都有20斤以上,我一個人都抱不過來。”她靦腆地笑著說。
“高興嗎?”
“當然高興啊。今年大白菜長勢好,每畝都產萬把斤呢。咱們這兒的大白菜葉片大,幫子少,口感發甜,運到北京、石家莊、保定等地,比當地白菜至少每斤要貴兩毛錢。”張大姐家里種了30畝白菜,她從十多歲開始種菜,有20多年種植經驗。“我家養了幾十頭豬,種菜用的都是農家肥,一粒化肥都不用,地肥著呢。”談起種植經,從選種到田間管理,她頭頭是道。
新鄉市農科院副院長張栩說,獲嘉地處北緯35度,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土壤是*適宜大白菜生長的蒙金土,區域內無污染源,病蟲害少,造就了獲嘉白菜營養豐富、口感甜脆的特點。
說完高興的事,張大姐臉上卻浮現出了憂色。“可惜的是,這么好的大白菜知道的人太少,過去雖然豐收,但是我們缺乏銷售渠道,只能等人來收,*的時候每斤只賣8分錢。”
我們來到張大姐的菜地里,綠油油的大白菜長勢喜人,七八個婦女正在忙活,把白菜6顆打成一捆,等著裝車。“我聽說縣里辦這個活動,要跟超市簽協議,幫著我們打開銷路,這可真是幫了我們大忙。”張大姐說。
質優價廉的獲嘉白菜緣何豐產不豐收、菜賤傷農?究其原因,在于品牌不響亮,銷售渠道不暢通。獲嘉縣按照“四優四化”的要求,利用舉辦“大白菜文化節”的契機,借助“斗菜”這種新穎別致的手段,助力農特產品上行,提升品牌效應,拓寬銷售渠道,以解除“張大姐們”的后顧之憂。
獲嘉縣委宣傳部部長楊新意介紹,此次獲嘉與全球500強企業蘇寧易購簽訂了產銷戰略合作協議,鄭州、平頂山、新鄉三個地市60多家直營便利店同步上市獲嘉白菜,*的訂購規模達到了10噸。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